建立系统神学: 系统神学的教义

一、介绍

也许你和我一样,是在对「教义」这个词没有很正面看法的教会里成长起来的,这样的教会认为教义是人的东西,而我们应该相信《圣经》。所以,我第一次知道系统神学是关注这个教义那个教义的时候,我是倒退了一步。为什么跟从基督的人要学习教义,而不是学习《圣经》?但是在传统的系统神学中,教义并非是替代我们对《圣经》的学习和相信,而是总结我们真心相信《圣经》有什么教导的简单途径。依照这样看法,纯正的教义在基督教神学里就要占有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

这是我们《建立系统神学》系列课程的第四课,我们把这一课的题目定为《系统神学的教义》,因为我们要看,建立系统神学怎样涉及到制定关于很多不同主题的教义和教导。

我们这一课要分成三大部分。开始是对系统神学中的教义有一个概括的定位。什么是教义?教义在系统神学里占什么地位?第二,我们要看看教义是怎样制定出来的,神学家是怎样开展教义性的讨论?第三,我们要看看系统神学里的教义有什么危险和好处,它们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长处和短处?让我们对这个主题首先有一个概括性的定位。


二、概括定位

我们对系统神学教义的概括定位要涉及四个问题。第一,我们要提出一个定义,说明我们在讲什么。第二,我们要集中注意力看制定教义的合理性。第三,我们要看系统神学教义的目的。第四,我们要讲一讲教义在系统神学中的地位。让我们首先看看系统神学的教义指的是什么。


定义

我们开始先给一个简单的定义。「教义」在神学里有很多用法,要得出一个让所有人都满意的定义是很难的。但按我们的目的,我们这样定义系统神学的教义。

教义是对某个神学主题的《圣经》教导的综合与解释。

这个定义指出了在此课中我们讲到教义时,它所包含的三个主要方面。第一,教义是和神学主题有关;第二,教义把《圣经》的教导综合起来;第三,教义解释《圣经》的教导。

让我们一个层面接一个层面地来阐明我们这个定义,首先来处理教义性的陈述是怎样专著在神学主题的这个方面,然后看教义综合了《圣经》教导的这个事实,最后再看教义解释《圣经》教导的这个事实。


主题

现在我们都知道了,神学有着广泛的研究领域,有数不尽的主题。它如此广阔,我们可以把神学比作是浩瀚的夜空。因着神学的这种庞大规模和复杂特性,常常使我们很容易的就想用偶然随机的方法来研究它。然而,就像天文字家那样,发现把夜空分成区域,这对其研究很有帮助,系统神学家也发现,把神学分成不同的主题,这对神学认识很有帮助。我们从这一系列的课程里看到,从中世纪开始,系统神学就有很强烈的倾向,要把神学分成五个或者六个主要领域:《圣经》论,专注看《圣经》;神论,研究神他自己;人论,关注从神学角度看人类;救恩论,是关于救赎的主题;教会论,关注教会;末世论,关于末后事情的主题。在这一课,「教义」这个词包括了与任何这些非常广阔的主题有关的陈述或解释。

但我们也知道,这些以及其他更大一类的教义也是分成越来越细的主题的。以神论为例,神论的一个方面就是基督论,它包括了对基督位格和工作的研究。基督的位格又分成他的人性和神性,他的人性包括了他的身体和灵魂,事情如此类推,等等等等。

系统神学里的每一个主要教义都可以分成越来越细的主题。在我们这一课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们用「教义」这个词来指对系统神学当中规模相当大的主题进行的讨论。但我们一定要保持灵活,要知道神学的任何层次,不管是多么小,都涉及某种程度的教义讨论。

除了关注神学主题,系统神学的教义讨论也把神学主题彼此联系起来,对《圣经》教导进行综合阐述。


综合

在前面一课我们把系统神学比作是一棵树。一棵树从土里生长出来,但看起来是和它从中生长出来的泥土很不一样。类似地,系统神学里的教义讨论是出自《圣经》,但它们看起来也和《圣经》很不一样。

教义和《圣经》看起来很不一样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教义是综合性的。教义不是一次只看一段《圣经》,而是通常表达了许多处《圣经》的教导。

让我们看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看看使徒信经这个教义表达。它归纳了一些最基本的教义教导,是我们这些跟从基督的人所确认的。我们可以说它是关注「基本的基督教信仰」这个主题。你们都知道它是怎样说的。

我信 上帝,全能的父,创造天地的主。
我信我主耶稣基督, 上帝的独生子;
因着圣灵感孕,从童贞女马利亚所生;
在本丢彼拉多手下受难,被钉在十字架上,受死,埋葬;
降在阴间;第三天从死里复活;
他升天,坐在全能父 上帝的右边;
将来必从那里降临,审判活人,死人。
我信圣灵;
[我信]圣而公之教会;
[我信]圣徒相通;
[我信]罪得赦免,
[我信]身体复活;
[我信]永生。阿们!

请留意这个对基督教信仰的历史性表达和《圣经》的比较。用一句话说,这信经和《圣经》很不一样。《圣经》里面没有一个地方包括有和它完全一样的话。《圣经》甚至没有用这一串的主张来总结基督教信仰,或者把这些不同的主题聚集在一处。

但使徒信经仍然是基于《圣经》的,因为它正确反映了《圣经》很多不同地方的教导。请思想信经的最后几句:

我信罪得赦免
我信身体复活;
我信永生。

《圣经》里没有一句经文,或者一系列的经文是包含了所有这些教训的。然而所有这些教训都可以在《圣经》不同的地方找到。使徒信经把这些信念综合起来,成为我们基督徒信仰的教义总结。


解释

我们定义的第三个方面就是教义解释了《圣经》对一个主题的教导。这样的解释可以好像把信息整理成神学命题一样简单,也可以像全面证明一种复杂的神学教导一样复杂。

我们把教义讨论这种解释性的特征看作是沿着一个连续区的运作,这可以帮助我们的理解。在一端,我们看到有对《圣经》教导很简略的陈述,几乎不需要什么解释。在中间,我们看到的讨论,是作中等程度的解释。在连续区的另外端,我们看到一些教义的讨论,是向我们作更全面的解释。让我们看一个对一个主题简略解说的教义陈述,作为例子。

使徒信经就是一种这样极端的例子,它几乎没有提供解释。例如,关于神,它说的唯一事情就是他是全能的,是创造天地的主。这些特点对什么是相信圣父作了一点解释,但讲得不多。使徒信经对圣子说的是更多一点。但对于圣灵,使徒信经仅仅是说,「我信圣灵」,还有「基督因着圣灵感孕」,就再没有讲更多的了。教义用这些简单的方法表达出来,这是相当常见的。像这样简单的陈述在教会生活中有很多积极的作用,但这不是教义唯一的表现形式。

在连续区据中间位置的是包括有中等程度解释的教义讨论。例如,大多数的更正教要理问答和信条就是这样来处理神学主题的。

我们已经看到使徒信经是怎样用几句话表明三位一体的教义的。但作为对比,让我们看看形成于1563年的《海德堡要理问答》,它对三位一体的解释是更加详细些。海德堡要理问答一开始在第23问完全引用了整个使徒信经,但是引用之后,它用了另外31个的问答详细说明三位一体的问题。例如第26问问道:

当你说『我信 上帝,全能的父,创造天地的主』,你相信的是什么呢?

当然,这是引用了使徒信经开始的话。以下是接着第26问回答的解释:

我相信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永恒之父,从无中创造天地,以及其中的一切,又用他永恒的预旨和护理托住并治理它们,他因他儿子基督的缘故,作我的 上帝和天父。我相信他必供给我身体和灵魂一切的需要,对此我毫无怀疑;此外,在这流泪谷[或悲惨世界],凡他所降在我身上的灾难,都会变为对我有益的;因为他既是无所不能的 上帝,便能如此行,并且他既是一位信实的天父,也愿意如此行。

这条对什么是相信父的解释,要比使徒信经中的那一句话内容多很多。在连续区另外一端的是包括了详细解释的教义讨论。很常见的是,这些更详细的解释也列出了证明神学观点的详细证据,证明这种或者那种的观点。

大部分时候,系统神学中正式的论述是属于这一类。论述透彻完备的系统神学经常把信经,要理问答和信条里的一切都加进来,然后加上成卷的解释材料。例如,使徒信经只用了几句话来讲三位一体的教义,海德堡要理问答专门用了31个问答来说明,查尔斯贺治在他所著的《系统神学》中专门用了四章来讲这个教义,这四章跨度超过200页。对教义作全面解释,这是正规系统神学的特点。所以,我们看系统神学的教义这个主题的时候要知道,我们是在面对不同程度的解释;教义用不同的程度解释了《圣经》对神学主题的教导。

我们已经看了什么是系统神学里的教义,我现在要来看关于这个主题概况的第二个问题。制定教义,这有什么根据?神学家为什么认为用这样的综合方法,解释《圣经》教导是合理的?


合理性

这些问题很重要,因为有太多的基督教教会和宗派是抵触教义的。也许你已经听过这样的口号了,「不要教义,只要基督。」以及类似的口号,「我们不要教义,只要《圣经》。」虽然我们可以理解这些情绪背后的动机,因为它们通常反映出对《圣经》极大的尊崇。所以,系统神学家为什么不可以让《圣经》的教导自说自话?他们为什么要把《圣经》的教导分成主题,进行综合归纳、并且解释《圣经》对这些主题的教导?

支持制定教义的其中一样最充分的理由,就是《圣经》里的人物给了我们这样做的榜样。我们只需要看《圣经》人物讨论教义的两个例子。首先我们要看看耶稣的榜样,然后我们要看使徒保罗的榜样。让我们首先看看,有一次耶稣让我们看到他是怎样按主题对《圣经》教导作综合和解释的。


耶稣

例如,让我们看,有一次耶稣被人问道什么是最大的诫命,听听马太福音22章35到40节是怎样说的:

内中有一个人是律法师,要试探耶稣,就问他说:「夫子,律法上的诫命,哪一条是最大的呢?」耶稣对他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马太福音22章35-40)

我们将要看到,耶稣在这里所作的,包括了我们对神学教义所定概念的全部要素。

这一段话是焦点在一个神学主题上的。一个法利赛人来问耶稣一个问题。「夫子,律法上的诫命,哪一条是最大的呢?」这个问题和耶稣那个年代神学家是怎样描述他们的神学问题有关。他们找不到旧约书卷,章节段落,甚至一节《圣经》,是直接回答这个问题的。所以实际上法利赛人是提出了一个神学主题,是和我们今天在系统神学里看到的各样主题非常类似的。

第二,耶稣把两段《圣经》综合在一起来回答这个问题。他不是简单引用一节经文,让经文说话,而是把旧约《圣经》的两节经文,就是申命记6章5节和利未记19章18节合在一起。一方面,当他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的时候,他是引用了申命记6章5节。然后他引用了利未记19章18节,说道:「要爱人如己。」耶稣就像系统神学家一样,把不同的经文综合在一起,对什么是最大的诫命进行教义讨论。

第三,耶稣解释了他对这个主题的看法。他解释了这些诫命的优先次序。他说:「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最后,耶稣用结束的神学评论解释了这些诫命的重要性。「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耶稣的榜样确立了构成系统神学教义的合理性。如果耶稣认为教义是负面的,他是大可以问那个法利赛人,「你为什么要提教义的问题?你应该满足于《圣经》的话就好了。」但是耶稣是开展了一场对教义的讨论。

看了耶稣很多次参与讨论教义中的一个例子,我们要看看使徒保罗也做了同样的事情。


保罗

保罗写了很多封书信给分布在地中海周围的基督徒,他主要是针对实际的,教牧的问题,但他经常关注神学教义,以此切入教牧问题。

让我们看看保罗在罗马书其中一段是怎样讲到教义的问题的。他在处理罗马教会中犹太人和外邦人冲突这个教牧问题时,是相当详细地表达了教义问题。一个很出名的例子就在罗马书4章1-25节。

关于这段经文,可说的事情几乎是无穷无尽的,但我们要简单指出,这段经文如何反映了我们对神学教义所下定义的三个方面。它是集中在讲一个主题,把很多《圣经》经文综合起来,并作出了解释。首先保罗是集中注意力看一个主题:旧约中的因信称义。

罗马书第3章结束时的一个问题引入了第4章,请听罗马书3章31节提的问题。

这样,我们因信废了律法吗?(罗马书3章31节)

这个问题引出了保罗对罗马书第4章提出的主题,就是旧约中对因信称义的教导。旧约里的书卷,章节,甚至经文,都没有是直接解释这个问题的。然而,这是保罗很感兴趣的一个神学主题。

罗马书4章1-25节除了讲一个神学主题,它还和我们对教义讨论下的定义非常吻合,因为保罗是把许多《圣经》段落里的教训综合起来,对问题进行论述。我们快快扫过一眼,就能发现他引用的旧约经文不下七次。

在第3节保罗引用了创世记15章6节。在第6节,保罗引用了诗篇32篇1-2节。在第10节他比较了创世记15章和17章。在16,17节,保罗引用了创世记17章5节。在第18节,他引用了15章5节。在第19节,使徒引用创世记17章17节,18章11节。最后,在23,24节,保罗再一次引用了创世记15章6节。我们只是看一看保罗这么多次引用旧约经文,就知道他是在对《圣经》经文进行综合归纳,构建他的教义。

第三,正如我们对教义讨论下的定义说的那样,保罗解释了他对这个主题的看法。他总体的教义判断就是,因信称义是得到旧约律法确认的。他用好几种方法解释了他的观点。第一,创世记15章6节说亚伯拉罕信神,这就「算为」他的义,保罗解释,「算为」的东西不是靠好行为赚回来的。保罗也解释,大卫在诗篇1-2节同样用了「算为」这个词,就确立了这种观点。使徒继续表明,称义是因着信,不是靠守律法,因为亚伯拉罕是在创世记15章被算为义,而他在创世记第17章才受割礼。

另外,保罗还指出,在创世记17章5节神应许亚伯拉罕要作犹太人和外邦人,有律法之人和没有律法之人的父。事实上,正如他指出的那样,创世记15章5节表明亚伯拉罕唯一的盼望就是相信神的应许,因为他没有儿子。正如创世记17章17节,18章11节表明的那样,亚伯拉罕要有持续的信心,因为他和他的妻子年纪都太大,靠普通方法是不可能有孩子的。

最后,保罗得出结论,创世记15章6节讲的不仅仅是关于亚伯拉罕的历史事实,还是关于信心在基督徒生命中所处中心地位的教训。简而言之,我们看到保罗耶稣一样参与了教义讨论。他综合并解释了《圣经》对神学主题的教训。

除了认识教义的定义,进行教义讨论的合理性,很重要的是我们还要把握系统神学中教义的目的。


目的

如果我们要明白系统神学家是怎样构成教义的,很要紧的就是要看到,有两个目的在支配着教义讨论。一方面,教义受建立真实教导这个积极目的的影响,就是跟从基督的人应当相信什么。但是在另一方面,教义也受到反对虚假教义,这个消极目的的影响。这两种目的都深深影响着系统神学中教义的特征。所以让我们两样目的都看看,首先看构成真实教义这个积极目的。


积极的目的

我们已经看到了,信仰纯正的系统神学家是极其渴望遵从《圣经》的教训。为了表达真理,系统神学家服从《圣经》,以此作为对真理至高的判断。但是系统神学家面临一个难题。《圣经》在如此多的主题上有如此多的互相关联的教导,系统神学家如果只有《圣经》作为他们的指引,他们就要被压垮了。

例如,我们可以看《圣经》有多少地方是教导基督论的。在很多方面,整本《圣经》都是在直接或者间接讲论基督,《圣经》是关于基督信息的一座巨大仓库。如果系统神学家试图把《圣经》讲的关于基督论的各样真实事情都说出来,他们就永远不能停笔了。

那么系统神学家是怎样决定用或者不用哪一部分《圣经》的呢?他们怎样决定哪一部分要强调,还是低调处理?

在这个系列的第一课我们说过,系统神学的积极方向不仅是受《圣经》的引导,它也受基督教传统的重点和优先次序的指引。在很多方面,系统神学家通过察看忠心的基督徒在过去做了什么,以此决定他们要讨论什么问题。个别卓越的神学家的努力工作,形成信经,信条,以及类似的事情,都对系统神学中的教义讨论有重要的影响。


消极的目的

构成教义时,系统神学积极方面的目标是很重要的,系统神学家同样也以一种消极的目标来决定他们要构成的教义的内容和重点。我们的意思就是,教义讨论其中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来对抗虚假的教导。

这种消极的目的也是源自《圣经》的。事实上,《圣经》很大一部分是专门用来抵抗虚假教导的。《圣经》的神学总是有两个方面的,积极方面是表明教义,消极方面是抗挡虚假教导。所以,当系统神学家决定他们要取舍什么,强调什么,不强调什么的时候,他们很多的决定是受纠正虚假教导的愿望驱使。

除了因为《圣经》反对虚假的教导之外,也因为要跟从传统基督教重点和优先次序的缘故,系统神学家采纳了这种消极的目的。

关于系统神学教义构成的这个方面,怎样强调也不会太过分。例如,请思考主后451年形成的《迦克墩信经》是怎样论述基督的位格和本性的。它是这样说的:

[基督]真是 上帝,也真是人具有二性,不相混乱,不相交换,不能分开,不能离散;二性的区别不因联合而消失,各性的特点反得以保存,会合于一个位格,一个实质之内,而并非分离成为两个位格。

在某种意义上,这段陈述是遵循忠于《圣经》,符合忠心的基督徒一直相信的这个积极目标,这是很清楚的。但让我们再看看这信经是怎样论述基督的。在所有关于基督的事情当中,《迦克墩信经》为什么要具体讲述基督的二性是如何保持各自的神性和人性?为什么它要说二性不相混乱,不相交换,不能分开,不能离散?为什么它强调基督的二性是联合在一个位格之内?这些问题并非是《圣经》强调的,但这正是该信经要讲这些问题的原因。

事实上,《迦克墩信经》特别强调这些问题,这主要是要回应在基督教形成早期几个世纪期间出现的关于基督的虚假教导。其中一些虚假教导否认基督完全的人性,另一些则否认他完全的神性,还有其他的否认他只有一个位格。

正式的系统神学当中很多教义讨论也是同样采纳了这种消极目的。

例如,查尔斯贺治在他的《系统神学》卷一第4章讨论对神的认识这个教义时,一开始用了很短的一段话正面解释说,

《圣经》清楚的教训就是神是可以认识的

但紧接着这一开始的确认之后,他用很长的段落讨论了关于认识神的三种虚假概念。在反对这些错误教训时,他首先说,

这不是说我们可以认识所有关于神的实情

然后,他继续提到另外一种虚假教导,说道,

[我们不应该相信]我们可以在思想里形成一个神的形象

关于第三种错误教导,他写道:

[我们不应该相信神]是可以被人全然认识的(彻底认知)。

在消极地驳斥了虚假的观点之后,贺治回过来,从积极方面解释人可以认识神的途径,他的做法是非常典型的系统神学做法。

至此我们看到,教义讨论的目的是至少受到两种主要愿望的影响,有表达真理的愿望,也有驳斥谎言的愿望。我们对系统神学的教义有了一个基本定义,我们也看了教义的合理性,及其教义讨论的目的,现在要来看基本概况的最后一个方面:教义在整个系统神学中的地位。


地位

在前面几课,我们看到从中世纪开始,人是用四个基本步骤建立神学:制定出细致定义的神学用语,产生命题,然后是制定教义,最后是全面的信仰体系。

我们总是要记住,我们说这些是建造神学的步骤,这多多少少是人为的表达。系统神学家其实在整个过程中都在做着这些步骤要做的事。但是我们把建造系统神学的过程想象成是从最简单到最复杂的过程,这对我们会有所帮助。在最低一层,神学用语就是系统神学最基本的建筑单位。没有认真定义的用语,要构建纯正的系统神学,这就非常困难了。第二步是制定神学命题。如果我们把神学用语看作是系统神学基本的建筑单位,那么我们可以把神学命题看作是使用和解释神学用语的一排排的砖头。然后,我们就可以把教义描述成为一排排的命题,形成墙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一面墙。最后,系统神学要求神学家用教义陈述建造整栋建筑物。所以我们看到了,正如墙体对建筑物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教义在建造系统神学中也是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现在我们对系统神学中的教义已经有了一个基本认识,我们就要继续看我们的第二大点:教义的构成。系统神学家是怎样制定对他们的工作来说如此关键的教义讨论的?


三、教义的构成

当神学生起初学习系统神学时,他们往往有个错误的印象,好像教义不过只是系统神学家从《圣经》中随意拼凑在一起的一些真理命题。对初学者而言,整个的神学工作和形成的过程常常显得十分简单。但是正规系统神学中形成教义的过程实际是相当复杂的。其实,这整个过程是涉及到许许多多的因素,都没法穷尽的来作分析。然而,我们仍然可以力图从系统神学形成教义的通常途径中获得一些见识。

我们要了解在系统神学当中构成教义这个过程,就要来看两个主题:第一,我们要看看系统神学家是怎样用《圣经》支持他们的观点的。第二,我们要探讨系统神学家怎样运用逻辑来解释和支持他们的教义。让我们首先来看《圣经》对建立教义的支持。


《圣经》支持

我们总要记住,系统神学家经常从哲学和历史的角度出发,来支持他们的观点。谁相信什么?他们是在什么时候相信这些事情的?他们是对还是错?有时候这种出发点是很有意义的,特别是在系统神学家面对教义的发展历史,试图去分辨反对他们观点的那些谎言的时候。但总体上,系统神学家用来支持他们在教义讨论中,所作的积极和消极努力的最关键方法就是寻求《圣经》的支持。

我们要从两方面来看教义讨论中的《圣经》支持。第一,我们要说一说系统神学家为他们的观点寻求《圣经》支持时遵循的基本过程。第二,我们要看看系统神学中一个这样过程的例子。让我们首先看看系统神学家用《圣经》支持他们观点的基本步骤。

步骤

在前面几课,我们看到系统神学家一开始是怎样对《圣经》进行事实归纳的,他们寻找《圣经》经文教导的神学事实,我们也看到他们是怎样把这些事实整理成为神学命题的。但是系统神学家制定教义的时候,他们做的不止是这些基本的步骤,他们还作大规模的综合与解释。

我们说起大规模的综合与解释就想到一个事实,就是系统神学家是在不断整理和组合《圣经》教导的各个不同方面。他们用神学命题构成出更大,更复杂的神学综合。他们加上一层又一层的《圣经》教导,直到完成对一个神学题目的讨论为止。事实上,教义讨论就是对越发广大,越发复杂的神学观念,在多层次上进行的综合与解释。

我们明白了这些基本过程,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一个例子。

例子

作为例子,我们要来看看伯克富在他写的《系统神学》卷四第10章里是怎样讨论「对完全成圣学说的反对意见」的。完全成圣说是一些基督徒的一种看法,他们认为我们在今生可以完全脱离罪,在这个部分伯克富收集《圣经》的支持证据,要达到反对这种错误观点的消极目的。伯克富论述时首先宣告,

在《圣经》光照下,完全成圣学说是绝对站不住脚的。

然后他用很长的三段话,来尝试证明他的观点。第一段说,

《圣经》明确说世上不犯罪的人实在没有。

第二段的开始是这样宣告,

按照《圣经》的说法,在神儿女的生命中存在着败环肉体与圣灵不断的争战,他们中间最优秀的人仍在追求完全。

他的第三段是这样开始的,

《圣经》不断要求人认罪,祈求赦免。

我们不难明白伯克富的论述。他论证说,完全成圣学说是违反《圣经》的,因为《圣经》教导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犯罪,所有的信徒都在与罪争战,每一个人都要认罪,求罪得赦免。

我们当然可以按伯克富书面列出的论述顺序来明白他的论点,不过我们要倒着来看他是怎样收集《圣经》的支持,做出他论述的。

伯克富引用或参考了十九处《圣经》经文。伯克富把这些经文分成三组之后,就从这些经文中导出形成他的命题。在第一段,他只是列举了前面六处经文参考,然后得出结论,

《圣经》明确说世上不犯罪的人实在没有。

在第二段,伯克富用一个简单的神学命题,分别归纳了每一段经文。伯克富针对罗马书第7章7到26节写道,

保罗举了一个非常有力的例子说明这种争战这肯定是指着他在重生光景中说的。

针对加拉太书5章16-24节他写道,

[保罗]讲的是所有神的儿女都要经历的一场争战。

针对腓立比书3章10-14节他说,

保罗]讲到自己,特别是在他使命结束的时候,说他自己是一个还没有达到完全的人

从《圣经》里制定出这些命题之后,他把他的三个命题综合为一个更广泛的真理。正如他说的,

按照《圣经》,在神儿女的生命中存在着败环肉体与圣灵不断的争战,即使他们中间最优秀的人仍在追求完全。

在第三段,伯克富继续用简单的命题来总结经文。第一,他提到马太福音6章12,13节,这样写道,

耶稣教导他所有的门徒为罪得赦免祷告

然后,他就引用了约翰一书1章9节,说它重复了同样的主题。

接下来伯克富列出了约伯记,诗篇,箴言,以赛亚书,但以理书和罗马书的经文,这些经文都列出圣洁的人祷告求神赦罪的例子,他以这些经文为基础,制定出这个命题:

《圣经》中的圣徒总是表现得在承认他们的罪。

从《圣经》里制定出这些命题之后,他把他的另外两个基本神学命题综合为一个更进深的宣告,就是

《圣经》不断要求人认罪,祈求赦免。

我们至此就看到,伯克富讨论完全成圣说这个教义的时候,发展出三个主要的《圣经》宣告,通过一层层更复杂的综合和解释,在每一段提出一个宣告。在第一段他宣告说,「《圣经》明确说世上不犯罪的人实在没有。」在第二段他断言,「按照《圣经》的说法,在神儿女的生命中存在着败坏肉体与圣灵不断的争战,即使他们中间最优秀的人仍在追求完全。」在第三段,他断言,「[《圣经》]不断要求人认罪,祈求赦免。」

伯克富为了完成对完全成圣说的这个教义性讨论,就对这三个宣告作了一个更高层次的综合,他得出结论,

在《圣经》光照下,完全成圣学说是绝对站不住脚的。

系统神学家的论著和写作并不总是像这个例子,采用这样的表现形式,直截了当的明确表达。但是我们在这里看到,是代表了系统神学家为他们构成的教义寻找《圣经》支持的方法。他们把《圣经》归纳成为事实,他们整理这些事实,制定出神学命题,他们把这些命题综合起来,发展成为更高层次,更复杂的神学宣告。这就是系统神学家为他们的教义收集《圣经》证据加以支持时每次都遵循的基本步骤。我们已经看到系统神学家是怎样找《圣经》来支持他们的教义,现在我们要来看看他们怎样用逻辑来支持他们的观点。


逻辑支持

尽管系统神学家在建造系统神学过程的每一步都在运用逻辑,但他们构成教义的时候,逻辑是显得特别重要。

我们看看逻辑支持教义讨论的三个基本方面,这会对我们有所帮助。第一,我们要看看逻辑的权威。系统神学承认逻辑具有多大的权威?第二,我们要看看系统神学家是怎样逻辑地得出从《圣经》而来演绎结论,从《圣经》推论的隐含意义来建立逻辑的支持。第三,我们要看归纳逻辑能给教义讨论带来多大的确定性归纳确定。面对对于建立教义来说如此关键的归纳逻辑,我们对它可以有多大的信心?让我们首先思想逻辑的权威。


权威

在这个系列前面几课,我们看到基督教信仰从它根基的犹太文化土壤中转移出去,传遍地中海世界的时候,基督教的神学家开始非常关注希腊人的思维方式。

在教父时期,基督徒和新柏拉图主义的互动,让他们更感兴趣如何使用逻辑分析建立基督教神学。但是早期的基督教教父基本上是限制他们的理性思维,认为人只能通过奥秘的光照掌握基督教信仰更高层次的真理,这是远超逻辑分析的范围之外的。

在中世纪,基督教经院派神学家赋予理性或逻辑大得多的权威。经院派神学家把亚里士多德的逻辑观应用在神学上,神学讨论变成主要是理性的探讨。尽管持神秘主义观点的基督徒反对这种做法,经院派神学家还是尽可能用理性研究基督教信仰的方方面面。在很多情况下,经院哲学如此看重理性分析,结果人们讨论问题的时候是首先诉诸于逻辑,然后才是诉诸于《圣经》。

更正教神学家用唯独《圣经》的教义抗衡这种中世纪理性主义倾向。更正教徒呼吁教会把自己完全委身于《圣经》的绝对权威之下,就是《圣经》的权威要超越人的理性。尽管在这个问题上更正教徒内部一直存在不同意见,但在非常普遍的意义上,他们相信涉及到逻辑的两个事实。

一方面,更正教徒认识到人逻辑思维的能力是非常宝贵的,这是从神而来的恩赐,我们建造神学的时候一定要热心加以运用。但另一方面,逻辑思维的能力仍然是一种受局限的能力,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服在神在《圣经》里的启示之下。

关于这种对逻辑的两方面看见,一个重要的例子就是纯正的系统神学家对非矛盾律的运用。他们非常重视非矛盾律,但也意识到它的局限性。

非矛盾律是亚里士多德提倡的逻辑法则的其中一条首要原则,得到大多数基督教神学家不同程度的承认。这个原则可以有很多表达方式,但为我们目的的缘故,我们这样来总结这条法则:「在同一时间里,在同一意义上,没有任何事情可以既是也非。」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说,一只动物在同一时间,同一意义上不可能是一条狗,又不是一条狗。或者在神学上我们可以说,在同一时间,同一意义上耶稣不可能是救主又不是救主。

正如纯正的更正教神学家普遍从两方面看待逻辑,同样他们也从两方面看待非矛盾律。一方面,非矛盾律在系统神学中非常受重视,它是神给我们的恩赐,给了我们能力,把认真的理性思维运用在神学问题上,使我们能分辨真理和谎言。

然而,在经历的几千年里,忠心的更正教神学家也坚持另外一种看法。非矛盾律和我们所有的理性思维能力一样,在用来探索《圣经》时也是有局限性的,一定要服在《圣经》之下加以运用。把非矛盾律服在《圣经》之下,这很重要,因为在很多时候,《圣经》似乎是自相矛盾的,看上去是在说按逻辑是不相容的事情。系统神学家怎样面对这种情形?他们努力按逻辑去综合《圣经》教导时怎样处理看起来是矛盾的事情?

一般来说,系统神学家回应《圣经》里看似矛盾的事情的时候,他们会强调两种因素中的其中一样:我们会犯错,我们很有限。

一方面,因为我们会犯错,《圣经》看起来就好像有矛盾之处。换言之,罪已经败坏了我们的思维,所以我们会落在错误之中。因为我们会犯错,我们有时候会误读《圣经》,以为当中有矛盾的地方,其实却是根本没有矛盾的。我们从日常交谈中都能看出,当人看上去在说自相矛盾的话,提出一些问题澄清,聆听的时候多一点同情心,这就常常能让事情变得清楚起来,对《圣经》也是如此。有时候《圣经》可能看起来是矛盾的,但进一步研究就会把问题弄清楚了。例如,让我们来看看箴言26章4,5节:

不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话回答他,恐怕你与他一样。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话回答他,免得他自以为有智慧。(箴言26章4,5节)

很多世纪以来,很多怀疑《圣经》的人都争辩,说这些经文是矛盾的。第4节告诉我们不要按照愚昧人的愚妄话回答他,第5节告诉我们要按照愚昧人的愚妄话回答他。但实情就是,这两节经文并不是按同样的意义来使用「照愚昧人的愚妄话回答他」这个说法。而是每一节经文只是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要这样做,什么时候要那样做。多一点认真思考,我们就能看出,像这样的经文可能看上去是矛盾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这个例子清楚地表明系统神学家为什么会如此努力地要让《圣经》的教导彼此和谐一致。他们在研读《圣经》时有一种期望,就是《圣经》在逻辑上是兼容的,因为《圣经》是出于那不会说谎的神的,除此之外,系统神学家按照经验知道,当他们认真把非矛盾律运用在《圣经》上的时候,看起来是矛盾的地方往往就会消失。

《圣经》有时候看起来是矛盾的,这是因为我们误解了《圣经》。同样要紧的是,我们也要记住,《圣经》看起来矛盾,这是因为我们很有限。因为很简单,我们就是不能够全面透彻认识《圣经》,所以《圣经》看起来在逻辑上有不兼容的地方。

要记住,我们这位无限的神有不可知的,所以,当他向有限的人启示他自己,他的话有时候在我们看来好像是矛盾的,但这并不是因为神或者《圣经》真的是互相矛盾,而是因为我们如此有限。很简单,我们就是不能够明白它们是怎样兼容的。所以,当纯正的系统神学家认真查考《圣经》,不能明白《圣经》里的不同教导是怎样在逻辑上互相兼容的时候,他们并不因此就拒绝《圣经》。他们反而会认定《圣经》是正确的,他们只不过是无法明白怎样去解决这看起来像是矛盾的问题而已。

让我们看看这种立场是怎样从教义的层次去对待下面的两个传统教义,就是神的超越性和神的临在性这两个教义。神的超越性是指《圣经》关于神超越被造宇宙一切的限制,包括超越空间和时间的教导。神的临在性是指《圣经》关于神是彻底贯穿在空间和时间之内,参与在被造宇宙的细节之中的教导。要不是《圣经》讲述了关于神的这两个真理,我们很多人可能就会倾向于认为这两个概念是矛盾的。毕竟,人的典型想法就是认为超越性就是临在性的对立面。所以毫不奇怪的是,不同的神学家曾经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逻辑难题。

一些基督教的传统倾向陷于宿命论,它们如此强调神的超越性,他的临在性就被严重缩小到了极处。例如,一些基督徒这样说:「因为神是如此超越时空之外,他其实并不回应祷告。」换言之,这些基督徒相信神对历史事件是不作回应的,他其实不回应祷告,不回应这方面任何的事情。

其他坚持不同形式的开放神论的基督教团体,是通过强调神的临在性来尝试解决超越性和临在性之间的逻辑难题,他们对临在性强调到了如此的地步,结果已经不把神看作是确实超越的了。也许你已经听过一些这样的基督徒这样说话:「因为神回应祷告,所以他一定是和我们一样,是受限于时空的。」

对于基督徒为什么会走这样的方向,我们就不难理解了。绝对的超越性和绝对的临在性看起来是矛盾的。解决这个难题的其中一个办法就是我们对一方面如此强烈确认,以致到了几乎否认另外一方面的地步。

但正是在这一点上,我们一定要记住《圣经》是我们至高的权威。尽管我们会很强调另外的看法,但《圣经》有非常有力的证据,表明神既是超越,也是临在的。就祷告而言,我们从《圣经》可以得出强有力的证据,证明神是绝对超越这些事件之上的。但是我们从《圣经》也可以得出强有力的证明,就是神听祷告,回应祷告。尽管这给我们有限的思想带来了逻辑上的难题,我们却一定要接受这两样都是事实。如果我们不能协调像这样的看法,我们一定要把这种无能为力归于我们自己的局限。

这样,当我们去看系统神学家是怎样努力为他们的教义观点寻求逻辑支持时,我们一定要看到,一方面,对系统神学家来说,逻辑是很重要,很有价值的一种能力。另一方面,如果经过认真的解经,我们很清楚看到《圣经》某些地方是逻辑分析解释不了的,我们就一定要记住,我们的逻辑是非常有限的。《圣经》的权威总是凌驾在逻辑的权威之上。

很重要的是要记住逻辑在系统神学中的权威是有限的,同样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逻辑可以让系统神学家从《圣经》经文里面演绎出许多结论。

演绎结论

系统神学家看待《圣经》经文的时候,他们不是只对《圣经》明确的教导感兴趣,他们也很想用演绎得出《圣经》隐含的教导。

《圣经》明确清楚地讲到很多问题。但同时,对每一个教训的每一个方面,《圣经》并不都是明确加以说明。因此,系统神学家看待《圣经》的时候,他们常常需要填满那些在《圣经》明确教导之间的空白,他们也面临着需要去演绎出那些支持《圣经》明确教导的基本前提。逻辑在系统神学中其中一样最重要的价值就在于它能使我们通过演绎逻辑看到《圣经》隐含的教导。

我们可以这样把「演绎逻辑」这个用语,定义为一种逻辑的思维形式。

演绎就是从前提条件得到必然结论的一种思维方式。

我们说演绎思维的结论是「必然」的,这是因为只要它们的前提正确,它们的结论无可置疑就是正确的。我们只是把一场论证的前提包含的隐含观念提取出来,在结论中把它们变成明确的。在系统神学方面,系统神学家一旦断定《圣经》是教导这样或者那样的前提,他们就能从《圣经》演绎出很多必然的结果。

让我们来看这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在《圣经》里发现了这个前提:「如果一个人相信基督,那么这个人就要得救。」然后我们在《圣经》发现另个前提:「施洗约翰相信基督。」如果这两个前提是正确的话,那么按照逻辑,我们必然要得出结论,「施洗约翰要得救。」要演绎出这个结论,并不需要给《圣经》教导加添一点东西,只是简单把早已隐含的事,清楚地陈述出来而已。

看看这第二个例子,设想系统神学家确信《圣经》教导了这个命题:「如果基督复活了,那么他就是主。」换言之,《圣经》教导说,基督的复活足以证明他就是主。我们可以通过对一些《圣经》经文作正确的解经建立这个命题。第二,设想系统神学在《圣经》里看到:「基督复活了。」这个命题也可以从很多经文得到确立。但是建立了这两个命题之后,系统神学家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所以基督是主。」前提一:如果基督复活了,那么他就是主。前提二:基督复活了。结论:「所以基督是主。」这个三段论的结论在逻辑上是确定的。只要演绎论证的前提是确定的,那么结论也是确定的。

在实际的神学讨论中,演绎论证很少是清清楚楚表现出来的,它们常常隐藏在所说的话的表面之下,因为神学家常常想当然认为,他们的论证如此明显,并不需要他们去解释的。例如,很经常的是,一个系统神学家会从约翰福音14章6节,耶稣说的

「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翰福音14章6节)

这句话得出一个前提,然后他们以这节经文为基础得出结论,就是「相信基督,这是得救的唯一方法。」

在大多数情况下,系统神学家大可以认为这样归纳论证就完全足够了。但是我们一定要意识到,论证实际上是更复杂的,有时我们需要把这些复杂的地方表明出来。在实际的系统神学中,神学家只会把他们认为是对他们观点最有帮助,最有说服力的支持点表达出来,有时候演绎的过程被浓缩了,因为有太多东西是神学家想当然的,当然有时,他们也会非常详细把演绎表达出来。

在所有情形下,从《圣经》教导演绎出逻辑结论,这是系统神学家建立神学教义的其中一样主要方法。他们综合一层又一层的《圣经》信息的时候,这个过程的一个主要部分,就是从他们在《圣经》中找到的事实当中演绎出结果。

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系统神学家使用演绎逻辑来构成教义。当他们的前提正确,他们演绎的结论就是绝对确定的。但是多多少少,系统神学家也会使用归纳逻辑。我们在这里面对的问题就是:归纳逻辑到底给系统神学带来了怎样的逻辑确定性?


归纳的确定性

尽管可以用很多方法来定义归纳逻辑,我们这样说其实就足够了。

归纳逻辑就是从具体事实得出可能结论的一种思维方式。

在系统神学方面,人关注的主要事实就是《圣经》的事实《圣经》对这点,对那点是怎样教导的。从这些具体的《圣经》事实系统神学家得出可能的结论。要看归纳逻辑在系统神学里是怎样起作用的,我们就要看三个问题:第一,归纳的种类;第二,归纳空白;第三,归纳给系统神学带来的影响。让我们首先来看归纳的种类。

种类

在很多方面,归纳是按照我们前面看过的两种方式进行的。一方面,我们说的是重复归纳,就是从一次又一次重复同样真相的具体事实得出结论。另一方面,我们说的是组合归纳,就是从集合在一起的具体事实得出结论,得出来合成的真相。请看这个《圣经》以外的重复归纳的例子。设想我看到一只鹅是白色的,然后我看到另外一只鹅,是白色的,另外一只鹅又是白色的,另外一只鹅又是白色的。经历了一百万次以后,我会很正常,心安理得得出结论,「所有的鹅都是白色的。」

现在来看看这个组合归纳,从具体事实得出合成结论的逻辑推论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这样做。设想我走到家门口,发现门半开着,然后我望进去,发现家具移动了位置,我再往屋里看,看见一个陌生人抱着我的电视机走出后门。我会得出什么结论?我把一切的可能组合起来,得出这个信息,非常肯定「我是被人打劫了」。这是组合归纳的一种形式,把各样的信息组合在一起,得出一个合成的结论。

系统神学家看《圣经》的时候,他们是在进行各种形式的归纳。一方面是重复归纳,他们发现同样的主题是在《圣经》里面一次又一次重复的,然后他们得出结论,有一些事情总是确实的。另一方面,他们进行组合推论,发现《圣经》里的这个事实和那个事实,形成合成的结论。这两种归纳对建立系统神学的过程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看了这两种归纳过程之后,让我们现在来看归纳逻辑的第二个重要方面,就是归纳的空白。

归纳的空白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应当知道,在归纳论证中,结论通常是加上了前提里没有的信息。它们常常是超越前提的。结果就是在我们观察到的和我们作的结论之间,会存在一些距离。逻辑学家通常会用「归纳空白」这个词来形容在归纳论证中,我们知道的和我们得出的结论之间存在的这种距离。

请想一想我们刚才提到的例子。首先是重复归纳的例子。如果我们看到一只鹅,说「这只鹅是白色的。」然后我们看到另外一只鹅,说「它是白色的。」我们这样做了一百万次,我们可能觉得得出所有的鹅都是白色的这个结论,这就很有把握。但是知道一百万只鹅是白色,和宣告所有的鹅都是白色有很大的不同。所有的鹅都是白色的,这个结论也许是很对的,但却不是完全确定的。我们的观察和我们的结论之间存在着一个归纳空白。所以,是什么让我们可以得出所有的鹅都是白色的这个结论,而我们是知道这个结论是超越了我们已经观察到的事实?一句话说,我们也是依靠了我们认识的其他事情。我们从其他经验,还有我们称之为常识,就是按照我们普遍的世界观来说是正确的事情得出结论。我们对自己说,「看了一百万只鹅,这就足以证明我的观点了。」

组合归纳也是一样。还记得我是怎样得出我的家被人打劫这个结论的吗?我看到门开了,家俱被移动了,陌生人正把我的电视机拿走。这些观察让我得到一个合理,一个很可能的结论,就是我被人打劫了。但这个结论不是完全确定的,它只是很可能是对的。毕竟那个人可能是修电视机的。他可能走错了地方。任何其他的因素都可能表明我的结论是错的。再一次我们要面对归纳空白这个问题。

是什么让我可以得出我被打劫的这个结论?是什么让我可以跨越这个归纳的空白?就是我普遍的世界观。我从过往的经验和普遍文化影响,就有了这样的想法:一个人要不是在抢我的东西,就不会在我房子里做这些事情的。

认识到归纳空白,这对我们很重要,因为系统神学家开展教义讨论的时候,他们一定要面对归纳空白的这个限制。当系统神学家从《圣经》中,还有他们从《圣经》得出的神学命题里作选择的时候,他们需要大量的运用归纳逻辑这个工具。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那样,这意味着系统神学家一定要认识到,他们归纳的结论并不是完全确定的。或多或少他们总是要面对归纳的空白这个问题。尽管系统神学家通常对归纳的空白这个问题非常小心,但有时候他们是夸大了他们结论的确定性。

不幸的是,系统神学家有时候忘记了他们教义的结论是建立在归纳上,他们要面对归纳的空白这个问题。所以他们经常作出超越他们能够证明的宣告。让我们再看伯克富在他写的《系统神学》卷四第10章讨论「对完全成圣说的反对意见」的这个例子。伯克富在讨论过程的其中一个地方引用了《圣经》中的一些圣人为例。约伯记9章3节和20节中的约伯,诗篇32篇5节,130篇3节,143篇2节的诗人;箴言20章9节的明哲人,以赛亚书64章6节中的以赛亚;但以理书9章16节的但以理,罗马书7章14节的保罗伯克富以这些例子为根据,得出结论,

[《圣经》中]的圣徒总是表现得在承认他们的罪。

尽管我们大可以相信这个结论是对的(我认为,其他方面表明它非常可能是对的),伯克富的结论是要面对归纳空白这个问题的。伯克富得出结论,《圣经》中圣徒总是在承认他们的罪的时候,他是过分强调了他列举的证据。他只是表明了这样的事情发生了九次。九个例子不能证明《圣经》中圣徒总是在承认他们的罪。只要找一个《圣经》上不这样挣扎的信徒的例子,就可以推翻他的宣告。以伯克富正确解释了每一段《圣经》为前提,唯一绝对确定的结论应该是这样的:「《圣经》中的圣徒有时表现得在承认他们的罪。」

那么伯克富为什么觉得得出「《圣经》中圣徒总是在承认他们的罪」这个结论是没有问题的?他是怎样跨越从他很少的证据到他至大的结论之间的归纳空白的?答案很简单:他就像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一样,使用从他范围更广的基督徒生活观得到的信息,跨越了这个归纳空白。他对他的结论很满意,因为这个结论与他相信的许多事实,和他认为他的读者所相信的事实是一致的。但是我们大家都应该承认,他的结论是远远超越了他列举的证据。

现在我们可以来看和归纳确定性有关的第三个问题。对系统神学教义来说如此至关重要的归纳过程对我们有什么含义。

含义

我们从已经看到的至少要学会两件事:第一,我们需要缩小归纳的空白;第二,我们需要记得,归纳过程存在着归纳的空白。

首先,每一个信徒的责任就是尽最大努力缩小归纳的空白,使我们的结论有尽可能大的确定性。我们讨论系统神学的神学问题的时候,我们经常有需要去尽可能的强有力地来证明一个观点。要这样做,我们就需要缩小我们的证据和我们的结论之间的距离。

这样做的其中一个方法就是收集更多指向同一个结论的《圣经》证据。我们有越多证据,我们的结论就越可能是正确的。例如,伯克富得出「《圣经》中圣徒总是在承认他们的罪」这个结论,这有一个很大的空白,因为他只是举了九个例子。但如果他举了一百个例子,他的结论就会更有说服力。如果他花时间举一千个例子,他的结论就会更加确定,尽管这可能已经是过分了。找这么多的例子可能并不切合实际,但这会让他的结论在逻辑上更确定,更有说服力。

我们用归纳逻辑讨论教义的时候,很重要的就是,我们总是要问自己,问别人:你我已经找到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这个观点的可能性了吗?我们经常发现,我们需要更多的归纳证据来缩小归纳空白。

我们看到的第二个实际含义就是:我们总要记得,我们是不能完全逃避归纳空白的。因此通常我们坦然承认,某些神学上的结论比其他的观点更确定,或者没有那么确定,承认这点是很明智的。

正如我们在其它课程里学到的那样,我们用确定度锥体来衡量我们的教义结论,这对我们会有帮助。有一些信念,是我们带着极大的确信持守的,这些信念就是位于这锥体的顶部。对其他信念,我们的确定度比较少,所以我们把它们放在这锥体的中部。最后的是,有很多信念,我们持守的时候确定性很小的,这些占据了这锥体的底部。当我们思想归纳得出的结论的确定性的时候,按这个模式来思想会有帮助。

具体来讲,对某些信念我们可以更加的确信,因为它们的归纳证据很有力,归纳空白相对比较小。所以这些信念就上升到锥体的顶部,这些教义成为我们信仰体系确定的判断。但是其他信念的归纳证据没有这么有力,所以归纳空白就更大,我们对它们的逻辑确定就更少。因此,我们要意识到系统神学中的教义讨论常常是讨论哪一种观点更可能是《圣经》的观点,反映《圣经》时更全面,这对我们会有帮助。

例如,在末世论方面,我们从《圣经》的教导可以非常肯定看到耶稣要带着荣耀再来。这个信念的归纳证据如此有力,是我们不应该怀疑的。它应当位于我们的确定性锥体的顶部。但是基督徒讨论耶稣什么时候再来,怎样再来的时候发展出来的具体看法,它们的证据就是薄弱得多了。所以这些结论在我们确定度锥体的位置应当是低得多。我们能够,我们应当带着极大的确信确认基督要再来,但是如果我们对他再来的许多具体细节太坚持,把这些当作规条,这就是大大超越了归纳证据了。

我们向自己,向别人承认,对于我们相信的每一点,我们不是都拥有绝对确定的证据,这样承认并没有问题。在通常的情形下,我们不应该向自己,或向别人发出如此这般的挑战,「这是理解这个教义的唯一途径。」不是的,常常更好的方法是这样说,「依我看,这样来理解这个教义,要比其他方法更在理。」然后我们在具体的观点上检查我们的证据,和我们一同相信的人的证据,这样我们就可以和他们一道沟通了。

总结就是,逻辑对系统神学中的教义讨论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对《圣经》的教导作综合的时候,我们应当使用逻辑,让逻辑顺服在《圣经》之下,我们也应当要为我们研究的不同问题,归纳出《圣经》的结论。但最终来说,想到神学教义归纳的逻辑基础,我们就应当认识到,人对教义的构成,没有一条是彻底终结的,总是有地方可以改进我们所信的。

我们已经对系统神学的教义有了一个大概的定位,也了解到教义是怎样构成的,现在我们要看第三个主题,系统神学里的教义有什么价值和危险之处。


四、价值与危险

我们看神学教义的价值和危险的时候,要按照前面几课的模式,来看看教义对建立基督教神学的三个主要来源有什么样的影响。

你会记得,基督徒应当按照神的特殊启示和普遍启示来建立神学,我们主要是通过解释《圣经》来认识神的特殊启示,我们关注群体的互动(向别人学习,特别是向其他基督徒学习),我们关注基督徒人生(我们为基督而活的个人经历),这样就对普遍启示有了重要的认识。

因为这些资源如此至关重要,我们就要从每一个方面来探讨系统神学里的教义讨论对它们有什么价值,有什么危险。第一,我们来看教义和基督徒人生;第二,我们要看教义和群体互动的关系;第三,我们要看教义和经文解释的关系。让我们首先来看基督徒人生这个神学资源。


基督徒人生

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基督徒人生就是个人成圣的过程,是体现在观念,行为和感情层面上的。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说,它是体现在正统信仰,正确行为和正当情感的层面上的。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看教义是怎样影响成圣的方方面面,所以我们只会看教义是怎样促进基督徒人生的一个主要方面,还有教义是怎样拦阻基督徒人生的一个主要方面。让我们首先来看教义推动我们为基督而活所作努力的一个方面。


促进

传统神学教义的其中一样最大好处就是它们能够帮助我们在广义上用逻辑思考我们的信仰。就像我们看到的,教义是通过对许多《圣经》经文进行逻辑综合和解释构成出来的。不幸的是,很多基督徒不懂得怎样用逻辑来思想他们的信仰。事实上,有时候好意的基督徒实际上是不承认他们应当通过逻辑关系来思想他们相信的许多事情,他们而是宁愿把他们的决定只是建立在一两点对《圣经》的看法上。

我记得有一次我和一个年轻人交谈,这个人很确定自己不应该向政府纳税。他是引用了哥林多前书10章31节来说的,「我做什么都应当为荣耀神去做。我认为纳税并不荣耀神。」当然,至少部分他说的话,我是一定会认同的。的确,我们做什么都要为了荣耀神这个大目标。但是他得出的结论是建立在太少的《圣经》信息上,他没有发现一组其他相关的《圣经》教导作为引导。

这个年轻人的论证出了什么问题?他忘记了一个我们总要记住的关于《圣经》启示的基本原则,我常常会对人们这样说。「你没法一次把什么都讲出来,就连神向我们说话的时候他也不能这样做。」

我们知道在日常生活里这句话是对的。我们决不能把我们能想到的,我们要对一个主题说的每一句话都说出来,时间不容许我们这样做。我们受到局限,只能挑一些事情来说。我们期望身边的人应该记住特定的事情,来帮助他们理解我们在某个时候能够向他们说的一些不多的事情。

其实,神在《圣经》里向我们说话的时候也是这样的。这不是因为神不能立刻清楚把大量的信息传递给我们,而是因为我们这些有限的人,不能立刻、全面明白大量的信息。因为神用《圣经》迁就我们的有限,所以没有单单一节《圣经》能把对一个主题要说的一切都讲出来。那么要对我们要相信的一个问题有更全面的认识,我们就一定不可以只是依赖一两处经文。很明显它们不能把对一个主题我们需要认识的一切都说出来,我们而是应当在大范围的《圣经》经文中得出逻辑的关联。

例如,如果我们要作一个关于纳税的决定,我们就不仅仅要考虑一个简单的神学命题,比如从哥林多前书10章31节得出的「一切为了神的荣耀」。我们要对许多经文作组合整理。例如,我们也要考虑历代志下28章21节,区别「耶和华殿里和王宫中的财宝。」;我们也要考虑在马太福音22章21节,基督正是讲到关于外邦人政府的事情,他告诉他的门徒,

该撒的物当归给该撒,神的物当归给神。」(马太福音22章21节)

当然,保罗在罗马书13章6,7节说,我们应当向政府交税,因为政府是神所命定的。把这些神学命题结合在一起,这要求大量仔细的逻辑思维。然而,我们的责任就是思想这些有关的经文,制定出一个在逻辑上连贯一致的教义。我们这样做的时候,就看到应当把政府当得的归给政府。

把很多《圣经》教导综合为在逻辑上连贯一致的教义,这是每一个基督徒都应当有的至关要紧的技能。我们能恰当运用归纳逻辑和演绎逻辑,对《圣经》教训作大规模综合的时候,就能大大促进我们的基督徒人生。

学习用逻辑的方法把我们相信的制定成教义,这有积极的方面,但我们也要清楚,关注神学里的逻辑思维,这也会真的能成为拦阻我们基督徒人生的陷阱。


拦阻

那些看重在逻辑上连贯一致的神学教义的基督徒,经常会落入一种思维陷阱,就是他们要做的,只要在处理不同教义的时候,使他们合理、合乎逻辑就可以了。他们忽略了基督徒人生的其他方面,把神学过程简化成仅仅是理性,逻辑的思考。但是当我们这样想的时候,我们就是让自己错失了一些对我们的神学反思最关键的影响。

在这一课前面的地方,我们看到了教义是建立在归纳逻辑上的,而归纳逻辑在证据和我们得出的结论之间存在着归纳的空白。我们也注意到了,我们可以用很多出自我们普遍的知识和确信来跨越这种归纳的空白,这包括一些不是属于逻辑思考的很重要的因素。因为情况确实是这样,我们就一定要总是很小心,不要让严密的逻辑分析把其他敬虔的作用影响排挤掉了。我们应当努力带着敬拜的心来读《圣经》,要对圣灵的引导有敏锐的心。我们应当努力和其他基督徒进行互动,和他们团契的时候找到确信的力量。我们应当努力与基督同行,在神的护理中,甚至在我们的内在良心中找到神的引导。我们只有在这些方面成为圣洁的时候才能有信心,我们是用神喜悦的方法填补了归纳的空白。把得出神学结论的过程简化成仅仅是逻辑的严谨,这会使我们得不到神在全面的基督徒人生里给我们供应的很多重要资源。

我们除了要明白教义会怎样给基督徒人生带来长处和短处,还要明白它们是怎样影响我们群体互动的。


群体互动

群体的互动帮助我们去关注基督的身体在我们生命中的重要性。在这几课里我们已经讲了基督徒群体互动的三个重要方面:基督教传统(圣灵在过往教会中工作的见证),当代基督徒群体(今天活着的基督徒的见证),还有个人的判断(我们自己的结论和确信作的见证)。群体的这些方面是用数不尽的方法彼此互动着。

我们只会提教义会怎样促进和拦阻群体互动这些因素的几个方面。让我们首先看看教义讨论促进群体互动的一个重要方面。

促进

也许神学教义对基督徒人生最积极的冲击就是教义能够给教会带来合一与和谐。如果有一种方法,是能够促进我们和其他人互动的能力的,这种方法就是增强对《圣经》许多教导共同进行思辨的能力。

我有一个朋友,他组织了一队自愿者,用周末的时间为穷人建房子。这是一个很好的事奉,他用他的努力祝福了很多人。我有一次问他说,「在你的项目上什么是你面对的最大难题?」他马上回答说,「新人,这是我们最大的难题。」「我们要把我们正在做的都停下来,向他们解释基本的事情。新人会拦阻整个团队完成任务。」

在很多方面,我这位朋友的经历让我想起基督徒群体内部的神学互动。有新人加入到基督身体里来,这当然是很奇妙的事情,不过我们仍需要来建造完成一项工程。同样重要的是,我们要在基督教信仰的教义上训练与我们一同相信的人,这样我们就不需要时不时停下来,回到这个那个基本的教导。

你会记得希伯来书的作者是怎样责备他的读者的,因为他们没有成长,停留在灵里吃奶,还在学习基督教最简单教导的阶段。在希伯来书5章12节他这样写道:

看你们学习的工夫,本该作师傅,谁知还得有人将神圣言小学的开端另教导你们,并且成了那必须吃奶,不能吃干粮的人。(希伯来书5章12节)

为了在基督里长进,认识教义并不是我们需要做的唯一事情,但是当我们有着共同的教义信念,我们就能够有效地建立神的国度。

明白纯正的教义能促进互动,但与此同时,过分关注教义,也能确实拦阻基督徒之间的互动。


拦阻

我们来看这个事实,就是在教会不同的支派关注不同的事情。教会的一些支派重视传统的集体敬拜,以此作为集体力量的来源。讲究礼仪敬拜的教会尤其是这样。其他人把奇特的个人信仰经历作为彼此相交的共同语言。这些教会通常关注让失丧的人归正,或者圣灵特别的恩赐。教会还有其他的支派,把教义作为联合的标准,它们主要是从他们采纳的神学立场这个角度来看他们的合一。

每一种的倾向都有自己的长处,但每一种也有自己的短处。事实上,持某种倾向的教会如果更关注其他教会认为是很重要的事情,就能避免很多的问题了。

那些集中关注集体敬拜的教会常常需要更加注意教义和个人的信仰经历。那些倾向关注信仰经历的教会常常可以更一些强调教义和集体的敬拜。当然,那些以教义为合一标准的教会,常常需要花更多时间去注意敬拜和个人信仰经历的这些方面。

最后这一种教会常常会遇到过分强调神学教义的问题,到了教义实际上是拦阻了群体互动的地步。

我们都听说过有一些基督徒是死守规条,只讲理论,傲慢,以自己的教义纯正为骄傲。他们如此骄傲,除了教义的纯正,任何其他事情都不看在眼里。

我想我们应当记住关于基督身体的一些事情。神给了我们每一个人天然具有的不同恩赐,还有不同的圣灵恩赐。这些恩赐让我们一些人更倾向注重系统神学严谨的逻辑,也倾向让我们当中其他的人对教义兴趣不大。一个人不像别人一样努力追求比如教义这些好东西,这不一定就是错,就是犯罪。我们需要认识到,我们对教义的热心程度,常常是属于恩赐和呼召的问题。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记住每一个基督徒都需要别的基督徒。那些更倾向于重视教义的人需要那些不倾向于这个方面的人,反过来也是一样。我们彼此平衡,互相帮助,而不能单靠自己去为基督而活。

但是当我们过分强调教义纯正的严谨,这种群体互动和互相依靠就经常受到拦阻了。

我们已经看了教义和基督徒人生,还有群体互动之间关系的一些方面,现在要来看第三个主要神学资源,就是经文的解释。系统神学的教义讨论是怎样影响我们对《圣经》的解释的?


经文解释

解释经文对建造基督教神学来说至关重要,因为靠着它,我们是最直接认识到神在《圣经》里的特殊启示。另外一课我们说了,思想圣灵带领教会解释《圣经》的三种方法,这对我们会有帮助。我们把这三种范围广泛的方法叫做文字分析,历史分析和主题分析。文字分析就是把《圣经》看作是一幅画面,是人类作者设计的艺术表现,通过特有的文字特征来影响他们当时的人。历史分析把《圣经》看作是历史的一面窗口,认识和学习《圣经》所记载的古代历史事件。主题分析把《圣经》看作是一面镜子,反思对我们来说重要的问题和专题。

我们对经文解释的这些大方向有了认识,就应该来看看教义是怎样能够促进和拦阻我们对《圣经》的解释的。让我们首先看看教义讨论可以帮助我们解释经文的其中一种方法。


促进

我常常感到惊奇的是,很多基督徒相信《圣经》是明明白白教导了基督教很多最基本的教义。实际上,很多我们信仰最基本的信条在《圣经》里并没有直接或特别的说明。我有一次听一位很出名的牧师对他的会众说,「我们应该只相信《圣经》清楚,公开教导的,而不是我们认为的《圣经》推论。」按我的经验,基督徒会经常宣告,我们应该更重视《圣经》明确的教导,远超对它隐含教训的重视。

但有一种沟通原则,是我们都需要牢记的。「人相信的最基本的事情通常都不是直接说出来的,而是视为当然的前提。」换言之,每次我们和某人交谈,或者每次我们写信,写书,我们通常并不是直截了当把我们最基本,最认同的确信之处陈述出来。

请思想一下这个原则。在这一系列的课程里我从来没有说过一次我相信神的存在。为什么?因为这个信念对我们的课程如此跟本,我们都想当然认为我是相信神的存在的。在这一课我没有论证过《圣经》是神的话语。为什么?因为我们大家都想当然的认为是这样。我想当然认为这些和很多其他真理是对的,它们是我直截了当说的话的隐含的基础前设。《圣经》在很多方面也是如此。《圣经》的作者没有直截了当去关注他们对我们讲的最系统化的事情。这些真理是他们明确宣告的基础。系统神学的其中一个目标就是去发现那些教义性的前提,而这些前提是引发出我们在《圣经》里看到的事情的。例如,我们在《圣经》里从来找不到一处关于三位一体,或者基督的神人二性在他一个位格之内关系如何的直截了当的教导。这两个教义都是历史性基督教的标志。这些,以及基督教很多其他非常重要的教导,大部分都是建立在分布在整本《圣经》之中教导的逻辑结论之上的。系统神学家发展出如三位一体,基督的神人二性等教义的时候,他们不是给《圣经》加添什么,而是努力把已经潜在《圣经》表面之下的事情明确地表现出来。

因此,基督教会经历许多世纪,使用严谨的逻辑思维来分辨《圣经》带出的结果,由此发展出来的智慧,对我们解释经文有极大的促进。《圣经》教导的不少事情是《圣经》从来没有明确陈述出来的,而系统神学是发掘这些隐含教训的其中一样最能帮助人的工具。系统神学的教义对解释经文很有价值,但我们同样也要知道,它们实在是拦阻我们解释《圣经》的其中一种最重要的方式。


拦阻

用一句话说,系统神学里的教义其中一样最大的危险就是猜测。正如我们多次注意到的那样,当代系统神学和很多中世纪经院哲学的东西有关。但是中世纪经院哲学其中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它认为逻辑分析能够带领教会认识远超《圣经》教导以外的真理。我们很多人都听说过一个让中世纪的神学家绞尽脑汁的猜测性问题:「一个针头上可以容纳多少个天使在上面跳舞?」

因为更正教神学从经院神学那里受益非浅,所以它有时候也会走偏,进到猜测里面。它也会探索很多观点,得出很多结论,看上去符合逻辑,却是很少有,或者没有《圣经》的支持。

例如,你可能很吃惊地发现,传统的更正教系统神学对那称之为「人类堕落问题」的极富猜测性的问题有激烈的争论。也许你听说过堕落前预定超然说,堕落后预定内在说,堕落后预定从属说,或者几样其他类似的说法。宣传这些立场的人激烈争论,整个争论其实等于这个问题:「我们应当按照怎样的逻辑次序来看待神永恒的定旨?」就是如此。是关于神永恒的定旨,他为宇宙设立的永恒计划的逻辑次序。

在这里,我希望每一个人都认识到《圣经》甚至没有稍稍讲到这个问题,它是属于《圣经》几乎没有给我们任何信息的其中一个极大奥秘。但是在教义讨论争辩中过分热心采纳逻辑分析,就会导致这样和很多其他的猜测。

我们学习怎样使用逻辑思维从《圣经》里发展出教义的时候,记住摩西在申命记29章29节说的很出名的这句话,我们就是有智慧了:

隐秘的事是属耶和华我们神的。惟有明显的事是永远属我们和我们子孙的,好叫我们遵行这律法上的一切话。(申命记29章29节)

《圣经》里有隐秘的事,神没有向我们启示的奥秘。所以,细致的逻辑思维经常会导致我们去作猜测推论。

我们在教义讨论过程中解释《圣经》的时候,需要常常提醒自己,不要偏离《圣经》实际的教导。每一步我们都要不断自问,有什么《圣经》证据支持这个教义?经常用逻辑猜测来取代《圣经》的支持,就会毫无疑问拦阻我们对《圣经》的解释。

五、总结

在这一课我们讨论了系统神学的教义这个主题,我们看了什么是教义,教义是怎样融合在系统神学里的。我们也探讨了教义是怎样构成的,我们看了教义带给我们的一些价值和危险。

所有的基督徒都有一套他们相信的教义。基督徒无论是把教义用文字写下来,还是用口传,学习纯正的系统神学家在过往世纪里是怎样构成基督教教义,是帮助我们的一个最好方法之一,以此来衡量我们已经相信的,并且进一步促进我们对基督和他话语的认识,以此来事奉神和他的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