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来书: 内容与结构

一、介绍

我们常发现自己处在一种光景,想要说服他人认同我们的看法。这样做的办法有许多,但其中一个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尽可能以我们已经共有的信念为基础开始建造。然后以这共同点为基础,我们可以尝试说服他们相信其他事情。在许多方面,这就是希伯来书作者所做的事。他写信给一家受试探教会,他们受引诱要回到当地犹太教群体持守的教导中,好得安全脱离逼迫。所以为了劝说他们继续向基督尽忠,他就在他和受众共有信念的基础上展开他富有说服力的论述。

这是我们希伯来书系列的第二课,我们给它定的标题是,“内容与结构”。我们在这一课要看希伯来书作者如何根据这种说服策略,劝勉受众更新他们对基督的委身。我们关于希伯来书内容与结构的这一课要分两部分。首先,我们要看在本书每一大部分都反复的重现内容。第二,我们要探索希伯来书的修辞结构,希伯来书作者如何把这些重复出现的元素编织成为有说服力的陈述。首先让我们来看希伯来书的重现内容。


二、重复出现的内容

我们在上一课这样总结了希伯来书总体的目的:

希伯来书作者写信劝勉他的受众,让他们拒绝当地犹太教的教导,继续向耶稣尽忠。

在我们这一课的这地方,我们要看希伯来书作者如何一次又一次使用类似的元素,以此达成目的。

更仔细来看希伯来书的重现内容,这就要揭示出希伯来书作者如何重复三个主要元素,以此达到他总体的目的。第一,他让人关注这事实,就是历史已经达到它在耶稣里的末世。第二,他列举出旧约圣经对这种信念的支持。第三,他对受众提出一些劝勉,要他们在对基督的信心中坚忍。让我们首先来看作者的信念,就是末世已经在耶稣里来到。


在耶稣里的末世

在大多数时候,跟从基督的人听到「末世」这说法,他们的思想马上就会想到围绕基督在荣耀中再来的事件。我们许多人花大量时间精力,努力要理解好像大灾难、被提以及千禧年这样的事件。但是当我们讲到在希伯来书中的「末世」,我们想到的是比与基督再来密切相关事件更广阔的事情。

基督教神学家经常把《圣经》关于末后日子的教导称为「末世论」。这术语出自希腊文ἔσχατος(/ eschatos/)这单词,意思是「最后」,「终末」。很有意思的是,这个新约《圣经》术语在旧约《圣经》中最早出现的地方,是申命记4章30节提到的「日后」,在那里 摩西警告 以色列人,如果他们悖逆  上帝就要被掳。但他向他们保证,「日后」如果他们悔改,就要从被掳中归回,得到从  上帝而来无可比拟的祝福。旧约《圣经》的先知也讲到,与 以色列从被掳中归回相关的事件是发生在「末后的日子」。

从希伯来书1章1到2节不难看出,希伯来书作者写这封书信时想到了末世论。请听他写到的第一件事:

  上帝既在古时借着众先知多次多方的晓谕列祖,就在这末世,借着他儿子晓谕我们。(希伯来书1章1-2节)

请留意这开篇的经文是如何把  上帝在基督里已经做成的事,说成是发生在「这末世」,或末后的「日子」。希伯来书的作者说这番话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末世论对他如此重要?

作者开门见山, 在希伯来书第一节经文的地方就要他们知道,耶稣应验了在他之前所有先知的话。他说:「  上帝既在古时借着众先知多次多方的晓谕列祖,就在这末世,借着他儿子(或通过他儿子)晓谕我们。」这意味着耶稣应验了在他之前的每一件事。他是那要来到的主,那要来到的主的日子,国度的降临,  上帝在人类历史要说的最终的话语,这些都在耶稣里找到了。
——埃瑞克·索尼斯博士

要明白希伯来书里的末世论,我们就要蜿蜒追溯从旧约将近结束时,到旧约和新约之间 以色列历史的发展。在王国时期, 以色列越来越深陷在对  上帝的悖逆中,  上帝最终派遣亚述大军,把大多数北国的 以色列人掳走。后来  上帝派遣巴比伦大军,对犹大作了同样的事。现在,在大约主前538年的时候, 以色列犹大的一群余民回到应许之地,盼望  上帝要倾注降下末世的审判和祝福。但是,大规模的悔改从未发生,结果就是 以色列注定要在玛代波斯人、希腊人、最终是在罗马帝国的暴政下遭受五个世纪的苦难。

在旧约和新约之间这段时期,大多数犹太教群体都坚固持守这盼望,就是  上帝末世最终的审判和祝福将要来到。这盼望对他们来说如此重要,以至于他们把历史分成两大世代。他们讲到他们生活在其中的世代是「现今世代」,是罪的世代,导致 以色列失败和被掳。他们也讲到那「将来世代」,那时  上帝要把他最终的审判倾注在他仇敌身上,把他最终、充满荣耀的祝福倾注在他忠心的百姓身上。他们根据旧约《圣经》预言,知道  上帝要差遣大卫那伟大的子孙弥赛亚,带来从现今世代到那将来世代的转变。

希伯来书作者关注末世论,建立起一套与他的受众,与更广大范围犹太教群体共同持守的信念。但是与此同时,他一次又一次指出,相信耶稣的人和不信耶稣的人要在哪些方面分道扬镳。不信的犹太人坚称弥赛亚要带来一种剧烈、灾难性的转变,从现今世代过渡到那将来的世代;但跟从基督的人认识到,耶稣要分三个阶段带来末世:他第一次到来的时候,他弥赛亚国度的开启;贯穿教会历史,他弥赛亚国度的延续;以及当他在荣耀中再来时,他弥赛亚国度的完满。新约《圣经》作者在好像使徒行传2章17节,彼得后书3章3节这样的经文中,把所有这三个阶段描述为「末世」。

我们留意到希伯来书作者不下六次使用了与「末世」类似的说法,这样就可以对这主题的重要性有所了解。他在希伯来书2章5节讲到基督在荣耀中再来时那「将来的世界」。他在6章5节提到他许多受众已经经历到的 「来世权能」。在9章11节他写道基督是「将来美事」(已临)的大祭司。在9章26节他说耶稣在地上工作的时候是「末世」。在10章1节他讲到因着基督献祭带来的祝福是(必临的)「将来美事」。在13章14节他描写跟从基督的人最终的盼望是「那将来的城」。这些指向末世,为人熟悉的经文经常出现,让我们窥探到这主题对于作者写作的目的而言是何等意义重大。

我们已经看了希伯来书重复出现的内容包括关注在耶稣里的末世,我们现在要转来看书中第二个重复元素:对作者神学观点的旧约《圣经》支持。



旧约《圣经》的支持

按最详细的计算,希伯来书引用、指向或提到旧约《圣经》接近100次。这些与旧约《圣经》的互动对希伯来书作者写作的目的而言如此至关重要,以致这些经文出现在他写的这卷书的每一个主要部分。当然,要明白其中原因并不困难。希伯来书作者为了挑战当地犹太教群体的教导,就诉诸于他们所有人都认为是神圣的共同文件,就是旧约《圣经》。


事实背景

为了达到这一课的目的,我们要从五个主要方面看希伯来书作者是怎样反复使用旧约《圣经》引文,这对我们会有帮助。首先,他让人关注旧约《圣经》的事实背景。

简单来说,希伯来书作者使用希伯来文《圣经》,让人想起一些历史细节,引用了一些话;然后他把这些事实融入到他对基督教信仰的陈述当中。比如在希伯来书7章2节,他根据创世记14章18节解释「麦基洗德撒冷王」这名称,说它的意思就是「仁义王」,以及「平安王」。这样这事实的背景就凸显了他在耶稣麦基洗德之间所作的比较。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在希伯来书12章20和21节,作者指出 出埃及记19章12和13节,以及申命记9章19节记载的 以色列西乃山前的惧怕。然后他把 以色列人的惧怕与跟从基督的人在天上耶路撒冷的喜乐进行对比。


神学观点

第二,作者也指出旧约《圣经》确立的持久神学观点,直到他自己的时候依然正确。

在这些情形里,作者不是列出简单的历史事实,而是聚焦希伯来文《圣经》确立的神学信念——关于  上帝他自己,以及与  上帝密切相关的其他事情的信念。

例如在希伯来书1章5节,作者提到撒母耳记下7章14节,或对应的历代志上17章13节。在当中  上帝宣告,大卫王朝的每一位君王,从大卫的时候开始都要称为  上帝的「儿子」。

者在希伯来书1章7节引用诗篇104篇4节,在当中天使被描述为是服役的灵。

他在希伯来书2章6到8节引用诗篇8篇4-6节。他论证说  上帝命定人类比天使要低一点,直到最后的时候,那时人类,而不是天使,要与基督一同作王统管整个受造界。

希伯来书2章13节指向以赛亚书8章17和18节。这些经文证明,亚伯拉罕人类家族的成员,而不是天使,要在  上帝伸冤辩白的祝福中有份。

在希伯来书6章13-14节,作者引用创世记22章17节  上帝对亚伯拉罕所起的誓。在这里  上帝确立他对亚伯拉罕的应许是永久的,甚至延伸到新约的时候。

作者在希伯来书12章29节引用申命记4章24节,描写  上帝是烈火,他这样描写,为的是强调他的教导,就是  上帝在基督里依然是烈火。

类似的例子还出现在希伯来书4章4-7节,8章5节,9章20节,10章30和31节,10章38节,13章5节,在所有这些经文中,希伯来书作者坚持说,某些在旧约《圣经》确定的神学观点,要持续生效,一直到新约《圣经》的时候。

为了这一切,希伯来书作者强调耶稣超越旧约,然而希伯来书作者没有在一处地方贬低旧约《圣经》,或者坚持说它已成为过去,可以轻易被人忽略不计;我们不再需要读旧约《圣经》,我们有了耶稣。希伯来书没有任何地方有这暗示。每次希伯来书作者都是用无可挑剔的尊敬对待旧约《圣经》,他明白这是  上帝的话语。但是更重要的,是旧约《圣经》确立了所有范畴。让人可以认识耶稣是谁。耶稣是大祭司,大祭司是怎样的人?那是旧约《圣经》确立的,他献上某种献祭。血是什么意思?帐幕中的至圣所是什么意思?是的,现在希伯来书讲的是天上的帐幕,但这已经是通过地上的圣所,然后是所罗门的圣殿确立的一种范畴。有如此多的范畴,就连在个人表现层面上的范畴,也是由旧约《圣经》确立。例如,在希伯来书11章信心的标志,或者在希伯来书第3章结束的时候,那些在旷野中倒毙的人的坏榜样。所有这一切都是引自旧约《圣经》。
——唐纳德·卡森博士


道德义务

第三,希伯来书作者也指出长久有效的道德义务。作者在这些情形里指出,  上帝在旧约的时候已经把某些道德要求加在他百姓身上,这些义务继续成为  上帝的百姓在新约时期的标准。

例如在希伯来书3章7到15节,作者表明诗篇95篇7到11节教导 以色列人不可悖逆  上帝。

希伯来书12章5到6节表明,箴言3章11到12节敦促 以色列,  上帝管教他们的时候不可灰心。

希伯来书12章13节教导他的受众要听从箴言4章26节,持守公义的道路。

作者在希伯来书13章6节引用诗篇118篇6到7节,敦促受众承认对  上帝的信心。

所有这些应用的地方都指出,对跟从基督的人来说,旧约《圣经》的道德义务依然有效。


末世的预言

第四,作者引用旧约《圣经》一些末世预言。

旧约《圣经》作者在许多经文里预言「末世」,他们写下 以色列被掳终结,  上帝得胜的国度扩展到全世界的时候,  上帝要做什么。希伯来书作者使用几处旧约《圣经》关于末世的预言,表明  上帝最后的审判和祝福要在基督里成就。

例如希伯来书1章6节指出在七十士译本,就是旧约《圣经》希腊文译本中的申命记32章43节。这一节经文说,当  上帝最后战胜所有仇敌的时候,天使要谦恭敬拜。

类似,作者在希伯来书1章10到12节引用诗篇102篇25到27节。这一段经文预言,在当中天使大得尊崇的当前受造界的安排,要在历史终结的时候被摧毁。

希伯来书1章13节引用诗篇110篇1节,表明大卫预言他伟大的子孙要在普世掌管主权,尊崇弥赛亚胜过天使。

作者在希伯来书5章6节和7章17节提到诗篇110篇4节,他强调这预言,就是大卫这位伟大的子孙并非自己取了身为君尊王朝的祭司职分,而是从  上帝领受了这职分。

作者在希伯来书8章8到12节引用了耶利米书31章31到34节。这些经文预言在 以色列被掳之后,新约要胜过人类在  上帝与 摩西所立的约中失败的问题。

希伯来书10章16和17节再次引用耶利米书31章,表明在基督里的新约是如何取消了进一步献祭的需要。

希伯来书作者在希伯来书7章21节,10章37节和12章26节这些地方引用类似关于末世,或末后世代的预言。


王朝的理想

第五,作者指出一些在诗篇中为大卫后裔确立的王朝理想。

这些经文表明了为大卫王朝每一个人确立的忠心和服侍  上帝的标准。但大卫在旧约的后裔充其量只是不完全地达到这些标准。希伯来书作者强调,耶稣是至高完全成就了为大卫王朝制定的理想。

例如,作者在希伯来书1章5节引用诗篇2篇7节和撒母耳记下7章14节。这些经文表明  上帝要收养一位大卫的后裔作他王朝的儿子,治理附庸国。

希伯来书1章8到9节引用诗篇45篇6到7节。这篇为王的婚礼所写的诗篇尊崇  上帝在万民之上的统治,尊荣大卫王朝的一位君王,这位君王爱公义恨恶邪恶。

在希伯来书2章11和12节作者引用了诗篇22篇22节,在这节经文中,大卫保证说要在其他 以色列人的聚会中分享他得到伸冤而来的喜乐。作者使用这节经文表明,耶稣完全应验了这王朝的理想,与亚伯拉罕的子孙分享他的伸冤得胜。

希伯来书10章5到7节引用了诗篇40篇6到8节。在这些经文当中,大卫保证要把他的全身代替动物祭物献给  上帝。作者把这应用在耶稣身上,他在十字架上献上身体为祭,是至高的在末世应验了这理想。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看了希伯来书反复的重现内容,包括在耶稣里的末世,以及旧约《圣经》支持的作者神学观点,现在我们准备来简单看一看第三个重复出现的元素:作者的劝勉坚忍。


劝勉坚忍

希伯来书作者从几方面鼓励听众在信心中坚忍。他大量引用旧约《圣经》经文,所有这些都预示  上帝要继续行出他的旨意,这主要是在这末后的日子,通过差遣他的儿子实现。作者举出那些有信心的人的榜样,特别是在希伯来书11章已经忠心忍受逼迫的人的榜样,以此作为坚忍的伟大榜样。当然他特别是以基督他自己作为榜样,基督「因那摆在前面的喜乐,就轻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轻看十字架的羞辱,好使他能带来天堂,这也是基督徒今天要效法的榜样。
——西门·沃伯特博士

我们在上一课提到在希伯来书13章22节,希伯来书作者描述他写的整卷书是「劝勉的话」。取决于你怎样计算,希伯来书包括大约30次明确的劝勉。正如我们将要看到的那样,每一个劝勉都触及一个具体问题,但都是为了呼吁原本受众在他们对基督的效忠中坚忍。

在我们本课的这个地方,我们要看作者对劝勉坚忍的两个至关重要特征。首先,我们要对作者希望从他受众得到的回应做一些评论。第二,我们要留意,他如何为他受众的坚忍提供了动机。让我们首先来看作者引发的全范围的回应。


回应

希伯来书其中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作者鼓励受众作出回应的广度。当现在我们看像新约《圣经》希腊文这种古代语言时,常常是不可能辨认出某些具体说法含义细微的分别。所以,我们让自己局限来看少数相对清楚的榜样。总体而言,作者的劝勉鼓励受众,在情感、观念和行为方面把他写的这卷书应用出来。原本的受众要坚忍,至关重要的就是他们应当留意这种回应的全部范围。

首先,希伯来书作者经常在信心的情感层面劝勉受众。他在希伯来书3章8节和15节说,「不可硬着心。」在同一章的13节我们看到,「天天彼此相劝,免得你们中间有人……心里就刚硬了。」按同样的思路,在4章1节他说,就当小心,按字义,按上下文最准确的就是「就当畏惧」,免得不能进入  上帝的安息。他在4章16节鼓励受众,「坦然无惧」,或是大胆来到  上帝施恩的宝座前求帮助。他在10章22节呼吁他们「就当存着诚心和充足的信心来到  上帝面前。」他在10章35节劝勉他们说,「不可丢弃勇敢的心」或信心。

正如这些情感方面的强调对希伯来书作者来说很重要,同样,他也劝勉受众把他的经文应用观念的层面上。他要他受  上帝默示的话语影响他们的神学教义和信念。例如他在希伯来书2章1节呼吁受众「郑重」他们所听见的道理。在3章1节作者敦促他们「思想耶稣」,他在6章1节鼓励他们「离开基督道理的开端」,在知识和认识方面有长进。

很有意思的是,希伯来书作者并没有在一开始就强调具体的行为方面的元素。肯定的是,他的劝勉通常有行为方面的影响,但他明确的行为方面的劝勉,大部分是在他写的这卷书将近结束的地方才出现。在希伯来书12章16节他劝勉受众「恐怕有淫乱的」。在13章1-19节,他讲到例如接待客旅,婚姻,承认基督的名和行善这些方面。

这种范围的劝勉举例说明希伯来书作者要他的受众以不同方式回应他写的这卷书。很清楚的是,如果他们要在忠心服事基督这件事上坚忍到底,他们就需要知道他们的情感,观念和 行为上的表现。

我们已经看了希伯来书作者的劝勉坚忍,这引发出一系列的回应。现在让我们留意作者如何表明积极和消极方面的动机,以此鼓励受众坚忍。


动力

一方面,作者把他的许多劝勉与积极的动机紧密联系在一起。例如在希伯来书4章13到16节,他讲到从基督领受恩典和帮助,在13章16节他努力鼓励受众,让他们知道某些行动是讨  上帝喜悦的。希伯来书作者一次又一次让人看到,直到永远的赏赐是忠心生活的动力。例如他在希伯来书10章35节说道:

所以你们不可丢弃勇敢的心;存这样的心必得大赏赐。(希伯来书10章35节)

但在另一方面,希伯来书作者常常使用消极方面的动力劝勉受众。这些劝勉主要是关于  上帝审判的警告和威胁。例如他在希伯来书2章2到3节指出,那些悖逆天使的人受到惩罚,如果这样,那些忽略在基督里救恩的人,怎能期望可以逃脱  上帝的审判呢?在6章4到8节他警告任何已经离弃的人是「近乎咒诅」。他在10章26到31节警告人「惟有战惧等候审判和那烧灭众敌人的烈火。」

希伯来书其中一个重大主题,就是人需要坚忍。读希伯来书,看到书中的警告和劝勉,就不可能不注意到作者对他们所说的话,他确实向他们传道,他们需要坚忍,他们需要继续前进,他们不可回头,而是需要在基督徒人生中继续向前。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我认为他很好做到了平衡鼓励和警告,而这些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次又一次在鼓励方面,希伯来书突出的是把基督和旧约人物、百姓和圣约进行对比。耶稣摩西更大,他带来一种更大的安息,他是一位更伟大的祭司,他有更美的祭物;但另一方面也是警告。警告在希伯来书发挥的功用,就是提醒基督徒受众和读者说:「如果我不坚忍,如果我不定睛在基督身上,如果我不继续与他同行,仰望他,因着他是谁,他有一切的荣美,他是荣耀的主,已经来到的那位伟大的大祭司,因着这一切,在他以外就没有救恩。」所以这两样结合在一起,给了积极的动力,也给了那种消极的反复强调,让我们继续奔跑,使我们继续定睛仰望耶稣,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
——司提反·威乐姆博士

对希伯来书受众关于审判的警告,这常常让解经家感到困惑,因为听起来似乎真正相信的人会失去救恩。出于这原因,希伯来书这些部分常常成为在这问题上持守不同观点基督徒的战场。虽然时间不容许我们在这里非常深入讨论这神学问题,但评论这问题的两个重要方面,这依然对我们会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必须记住,希伯来书并不是一本专业的系统神学著作。我们这样说的意思,就是《圣经》常常使用术语,甚至关于救恩的术语时,其中的多样变化,要比基督教神学家和神学传统的变化更多。事实上,教会的每一分支都倾向更狭义地使用某种神学术语,比这些术语在《圣经》中使用的各种方式更狭义。如果我们希望建立不让人感到混乱的神学体系,这样的做法几乎就是无可避免。但这种方法也很危险,因为这很容易就把我们用的术语和说法的狭义定义读进像希伯来书这样的著作中。在认识希伯来书作者是如何描述那些变得背道,离弃基督的人方面,这种危险显得特别明显。

在一方面对我们很有帮助的,就是指出希伯来书作者从来没有描述背道的人是已经「得称义的」。在新约《圣经》当中,这说法始终都是用在真正相信的人身上的。但另一方面,希伯来书作者确实使用了一些术语,福音派经常只把这些术语用在真正相信的人身上,即使新约《圣经》并没有这样使用。例如作者在希伯来书6章4到6节警告说:

论到那些已经蒙了光照、尝过天恩的滋味、又于圣灵有分、并尝过   上帝善道的滋味、觉悟来世权能的人……可能离弃。(希伯来书6章4-6节)

这里难解的地方,就是我们当中许多人按照我们专业的神学术语中,使用这些和类似的说法,只用来描述真正相信的人。其他的例子包括希伯来书10章29节,那里描写约的血使背道的人「成圣」,或者10章32节说他们「蒙了光照」。

实际上,新约《圣经》使用类似的描述来讲加入教会中的那些人,神学家经常称为「有形教会」。这与「无形教会」,或者由真信徒组成的群体明显不同。有形教会的人是那些外在来看是教会的一部分,但不一定从内在来说是教会中的人。这种教会中人群的分别,与罗马书2章28和29节在那些「外面」作犹太人——希腊文是 phaneros(fan-er-os') φανερός ——在外面,身体上受割礼,和那些「里面」作犹太人——希腊文是kruptos(kroop-tos') κρυπτός ——就是 心里受割礼的人所作的区别类似。

第二,我们总要记住,  上帝对于背道审判的威胁,这并不是希伯来书独有。例如我们在好像哥林多前书10章1到13节,彼得后书2章21和22节这样的经文中看到类似警告。新约《圣经》在总体上教导说,那些有在基督里以致得救信心的人要坚忍到底,但那些彻底拒绝基督的人,证明他们的信心并不是以致得救的信心。他们的信心只不过是神学家经常称为的「暂时」,或「假冒」的信心。正如约翰一书2章19节解释那些背道之人时说:

他们……若是属我们的,就必仍旧与我们同在;他们出去,显明都不是属我们的。(约翰一书2章19节)

任何时候任何人离弃基督教信仰,他们就表明他们并没有实际归属于无形教会。

希伯来书中有五处警告的经文,我们大部分人论证得出结论,这五处经文实际上有一个要点,所以我们能说,这些众多的警告,其实只有一个主要目的。从教牧角度而言,它们的目的相当简单。他要他会众中每一个人坚忍,跟从基督。这里确实上要作出几点说明。这些是真正的警告,不是假设性的,并不只是一种吓人的策略。但有一点需要指出的,就是他身为牧师对他们说话,就如牧师在星期天早上对一群会众说话一样。但是他并不是全知的,他并不知道他会众中每一个灵魂直到永远的光景。他知道他们认信基督,但是实际上,按照新约《圣经》神学,只有时间能证明这一点。我的意思是,我们在约翰一书2章19节看到例子,事实上那些离开真道,离开真道群体的人,因着出去就证明他们从来没有真正是我们当中的一员;约翰是写信给在小亚细亚的教会,同样,我们在这里,在希伯来书看到,他是对那些承认基督的人说话,但其实只有时间才能证明他们是否认识基督
——百瑞·乔斯林博士

我们在希伯来书内容与结构这一课已经看到,这卷书反复的重现内容的三个元素。现在让我们来看我们这一课第二个主要话题,就是希伯来书的 修辞结构。


三、修辞结构

正如我们在上一课看到的那样,希伯来书的原本受众面对逼迫,要接受当地犹太教群体错误教导的试探是很大的。希伯来书作者写信劝说读者不要放弃,不要被这些教导带领离开基督。这样,希伯来书作者是怎样把他写的这卷书的内容编织起来达成他的目的?这修辞结构看起来是怎样的?

我们可以在许多层面上来看希伯来书的修辞结构,但为了达到我们的目的,我们要看这卷书的五大部分。这些部分帮助我们认识到作者如何努力劝服受众继续向基督尽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