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你的神学: 研讨基督教神学

一、介绍

记得有一次我去找个朋友帮我一个忙,但是我的表现看起来似乎只是想找他聊聊天儿。过了一阵儿我心中真正的目的终于显露出来了。当我提出去找他的真正原因的时候,气氛变得紧张起来,弄得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变得很别扭。我记得我的朋友这样对我说:「如果你一来就告诉我你来找我的真正目的,我会抱着很清醒的态度来谈。」

其实,在多方面看来做神学也是如此。很多时候基督教神学家讨论神学的时候,似乎是没有议程的,「我只是在讨论事实,只是在告诉你圣经所说的是什么。」但是多年来,我学会了当我们讨论基督教神学的时候,最好能够坦诚开放。这样大家都能够抱着清醒的态度来对话。

这一课是《建立你的神学》一系列课程中的第二课,在这一课中,我们要确立出这系列课程的基本取向。我们称这一课为『探讨基督教神学』,我们要指出一些较为重要的前提,这些前提会引导我们去探索如何去发展一套特定的基督教神学。

我们要从三方面去看这个主题,从广义的到狭义的。首先,我们要定立一个角度,定义怎样的神学才是基督教神学。第二,我们将探讨特殊的神学传统怎样塑造基督教神学。第三,我们要看支持着这些课程的基督信仰的特定支派,也就是改革宗神学的一些基本信仰架构。让我们首先去看基督教神学的一般概念。在这个课程中当我们用这个名词的时候,我们所指的是什么呢?


二、基督教神学

不幸地是,我们经常提到基督教神学,可是,我们所指的究竟是什么很多时候是含糊不清。有时候这个名词所指的是基督徒的真实信仰,然而,基督徒同时也采用各种不纯正信仰系统作为基督信仰。其他人用这个名词去谈论基督徒应该相信的神学内涵,但是,大多数基督并不认同他们应当相信的内容。由于以上和其它含糊不清的地方,我们有需要在这一课中搞清楚当我们使用『基督教神学』这个名词的时候,我们所指的究竟是什么。

我们要讨论三个主题:第一,我们要看看定义基督教神学的一些困难;第二,我们将提出一个初步的定义;第三,我们要关注到基督教神学的一致性和多元性。让我们首先看看尝试定义基督教神学的时候所面对的困难。


定义的困难

定义基督教神学所面对的其中一个重大困难,就是寻找辨别基督教神学与非基督教神学的方法。有时候这些分别是一目了然的,但是很多时候要辨别基督教神学与非基督教神学却是十分困难。

当我们把基督教与其它主要的世界宗教比较的时候,我们可以很轻易地把一些的神学与基督信仰区分出来。例如,尽管有人曾经设法把基督教与印度教结合起来,但是由于印度教所相信的是多神论,这叫印度教与基督教这两套信仰系统有天渊之别,所以不容易混淆这两套神学系统。

然而,伊斯兰教与印度教相比就与基督教接近了很多。伊斯兰教象基督教那样,追溯其源头至亚伯拉罕。而且当伊斯兰教的先知和他的追随者写作古兰经的时候,他们都对基督教的教导做出了回应。因此,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之间存在了一定的相似性。虽然是这样,当我们去区分伊斯兰信仰和基督信仰的时候,我们不会面对太大的困难,因为两套信仰系统之间仍然存有决定性和基本性的分别,譬如说,基督教确认基督的神性和超越性,相反地,伊斯兰教却否定这些真理。

我们再来考虑犹太教。犹太教与基督教就更为相似,两者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因为基督教是从犹太教而来的。可是,犹太教否认耶稣就是弥赛亚、是基督,所以很少人会混淆犹太教和基督教。

这些宗教及 其他世界主要宗教的神学角度与基督教神学的分别这么大,大多数人都不难把这些宗教分辨出来。我们能够在基督教神学与其他神学之间建立起相当稳固的界限。

与此同时,许多神学派别却是混合了基督教和非基督教的思想,有时候使辨别出真正的基督信仰变得十分困难。在当今广泛流传的基督教异端当中我们看见了这样的混合,如耶和华见证人会、摩门教、基督教科学会和文鲜明的统一教都是属于这一类的。我们甚至可以在许多摒弃了早期教父神学立场、转而拥抱自由主义的教会和宗派中发现这样的混合情况。这些混合宗教的某些方面很容易被看得出来是非基督教的,但是其它的元素与真正的基督信仰十分接近,叫我们不容易在基督教和非基督教神学之间画出清晰的界线。

当我们去考虑忠心的基督徒中间的神学分布情形的时候,情况就更糟糕了。就算是在真的基督教的范围之内,基督教神学容易以复数的形式出现,而不是以单数的形式出现。基督教神学以这么多形态出现,要辨别那一种基督教是真实的基督教,叫每个基督徒都感到满意是不可能的。真正的基督教神学是否包括东正教的教导呢?我们又如何处理天主教的教义呢?哪些是最纯正的更正教信仰形式呢?是圣公会吗?还是浸信会呢?是不是路德会呢?还是卫理公会?或许是长老会的信仰形式吧?几乎每个宗派都有自己的方法去评估基督教各个宗派纯正性的方法,而且几乎每个宗派都相信他们的神学是所有宗派中最纯正的。当我们想到这些基督教的内部分歧的时候,要准确地去定义『基督教神学』就十分困难了。

我经常要求我班上的学生,去帮助我区别基督教神学和世界上其它的神学系统。我要求他们列举出一张清单,要列出一个人如果要被称为基督徒的话,他必须相信的教义。

学生们很快就列举出一系列很长的基督教基本信仰。他们所列出的有:耶稣是主;耶稣是救主;相信耶稣是唯一的拯救;耶稣为了我们的罪而死;耶稣从死里复活;神是三位一体的;耶稣是完全的人和全完的神;世人都是罪人;信是称义的唯一途径;基督徒必须要圣洁;圣经是神的话、是无误的。基督徒要明白以上这些概念,他们要有良好的教育和有充分的知识,要相信这些概念的话,要求就更高了。

从班上收到这样的答案之后,我通常会去问他们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当你刚成为基督徒的时候,这些教义中你所相信的有几条?」当然,大多数学生都承认他们最初只相信其中的几条。我又问他们:「这样,那时候你是不是基督徒呢?虽然你当时没有相信所有的教义,你不是也有一套基督教神学吗?」

当然,学生们所列出的教义通常都包括了重要的基督教教导。可是很明显地,抱有真正基督信仰和基督教神学的人是有可能甚至没有听过这些教义的,更不要说去理解或相信所有的教义。

究竟哪些教义是绝对基本的真实基督教教义呢?哪些教义是基督教神学的最底线呢?实际上,唯有 上帝确实地知道应该在哪里画出界线。

以上列举的就是当我们尝试去定义基督教神学的时候,要面对的问题。当我们与其它宗教作比较的时候,我们不难把基督教区别出来。但是,要确实地知道神学中要存有哪些基本要素才可以被称为真正的基督教教义,那就十分困难了。

上述的困难和其它一些定义『基督教神学』的困难,催使我去提出一个基本的定义,这个定义会引导我们在这些课中的讨论。这个定义不能完全地回答每个有可能被提出来的问题,但是它将会提供很大程度的清晰性。这不是一个完全的定义,但是足以让我们继续做出讨论。


基本的定义

在以下的课程中,我们会把基督教神学的定义指向流传已久、我们都很熟悉的《使徒信经》。从第二世纪开始《使徒信经》基本上已经以现存的方式出现了,到了第六世纪,信经的内容就与现今的一样了。多个世纪以来,世界上的基督徒都以背诵《使徒信经》去总结他们的基督信仰。你知道信经的内容是这样的。

我信 上帝,
全能的父,
创造天地的主。
我信我主耶稣基督
上帝的独生子;
因着圣灵感孕,
从童贞女马利亚所生;
本丢彼拉多手下受难,
被钉在十字架上,受死,埋葬;
降在阴间;
第三天从死里复活;
祂升天,坐在全能父 上帝的右边;
将来必从那里降临,审判活人,死人。
我信圣灵;
我信圣而公之教会;
我信圣徒相通;
我信罪得赦免,我信身体复活;
我信永生。阿们!

这普世性基督信仰的表达,以非常简单和基本的方式总结了基督信仰,我们会以此作为基督教神学的基本定义。所有与这信经一致的神学我们都会算为基督教神学。

我们要承认的是《使徒信经》包含了一些我们大多数人都不认为是最基本的信条。例如,我们是不是真的要人必须知道本丢彼拉多的生平才认为他们懂得基督教神学呢?而且我胆敢说,我们大多数人甚至都不大清楚『圣徒相通』是什么意思。

同时,我们可以保守地说《使徒信经》触及了好些基督信仰,这些信仰是发展更深一层基督教神学所必需的。信经又列出了足够的信条,叫基督徒能够开始建立让他们共同拥有的基督教神学。

例如,信经中提及到创造中三位一体的神的所有位格:那就是圣父、神的独生子耶稣基督和圣灵。信经又提到耶稣成为肉身、死亡、复活和升天,当中又谈及到罪得赦免、身体复活、最后审判和永生。

由于信经提供了这样强大和宽广的基础,所以我们就以《使徒信经》作为基督教神学的定义。虽然我们所探讨的信条会比这短短的信经更为广泛,可是若我们谈论的神学与信经的神学一致的话,我们会同意这套神学是基督教的神学。


一致性和多元性

当我们用《使徒信经》去定义基督教神学的时候,我们很清楚地看见基督教神学既是一致,却又各有不同。我们可以只谈论一套唯一的、一致的基督教神学,因为基督徒有许多共同的信仰、实践和感受。但是我们必须也要准备讨论多种基督教神学,因为基督徒对《使徒信经》中没有提及的主题抱有不同的观点,从而产生了多元化的基督教神学。让我们先去考虑基督徒之间合一的看法。


一致性的神学

当我们看到现存所有不同的教会和宗派,要说基督徒之间有合一的看法似乎很困难。不知道多少次有非信徒对我说:「你们基督徒之间都不能够一致同意你们该相信的是什么,你怎么可以期望我成为基督徒呢?」我们不得不承认有时候,在基督徒之间似乎真的不能在任何事情上抱一致的看法。可是我们要知道这不一致性只是整体的一部分。

《使徒信经》中提及到普世的真信徒组成了「圣而公的教会」。尽管我们之间有分歧,但是基督的身体在神学上是一体的,因为基督徒在某些核心信仰上是一致的,与异端和世界其他宗教是有区的。在我们探索基督教神学的过程中,我们要知道连结所有基督徒的是信仰的合一性。

使徒保罗在以弗所书第4章4至5节中这样论说教会的合一性:

身体只有一个,圣灵只有一个, 正如你们蒙召,同有一个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以弗所书第4章4-5节)

事实上,教会在教义上的合一应该是所有基督徒努力达至的目标。耶稣在约翰福音第17章22和23里为这个目标这样亲自祷告:

你所赐给我的荣耀,我已赐给他们,使他们合而为一,像我们合而为一。我在他们里面,你在我里面,使他们完完全全合而为一,叫世人知道你差了我来,也知道你爱他们如同爱我一样。(约翰福音第17章22-23节)

如果我们仔细地去看教会的话,我们会看见基督徒之间在神学上有不同程度的合一性。根据我们的定义在最广义的方面来看,《使徒信经》是所有基督徒在神学上一致的表达。这基本的合一性叫所有确信《使徒信经》的信徒对代表不同宗派的其他基督徒显示尊敬、耐心和爱心,因为任何确认《使徒信经》的都是主内的信徒。在这情况之下,我们必须学会像以弗所书第4章15节中所说的「以爱心说诚实话」。

更进一步来看,当基督徒们同享《使徒信经》以外的教义的时候,在神学上的合一性就更大了。例如,东正教、天主教和基督教(或更正教)在三位一体和基督的神性这等主题上的看法是一致的。但是,就神学上的合一性而论,持守更正教传统的宗派之间的比起非更正教教会之间的就强得多了。

尽管我们倾向于跟与我们有共通之处的人联合起来,却以敌对的态度去对待与我们抱不同观点的人。我们的主吩咐我们都要极力保持合一。因此, 我们不可以让基督徒之间不同的观点分散我们的注意力,我们在基督里是拥有广阔的共同基础的。虽然基督徒之间不能够在每一条教义上都持有一样的看法,与其因此绝望而放弃,我们反倒需要承认在某种程度上,基督徒之间的核心信仰原则是一致的。这样看来,基督教神学就是合一的实体。再者,我们的责任是要在基督的肢体间促进持续增长的神学合一性。

如同使徒保罗在以弗所书第4章14至16节中所说的那样:

我们不再...随从各样的异端。惟用爱心说诚实话,凡事长进,连于元首耶稣基督。全身都靠他联络得合式,百节各按各职,照著各体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体渐渐增长,在爱中建立自己。」(以弗所书第4章14-16节)

神对他的教会的期望和他叫教会所追求的目标,并不是要教会在神学上出现分歧,而是要教会按照圣经的教导去增加在神学上的合一性。

虽然基督教神学在某程度上是一致的,可是,我们同时也要承认和接受当中多元性的程度,这种态度是十分重要的。这样,我们所谈论的确实就是基督教的多个神学,而不单单只是一套基督教神学而已。


多样性的神学

更正教信徒知道当他们扩大与其他教会的联系的时候,他们就会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当不同宗派互相接触的时候,他们总要面对多元性这个事实。当东正教和西方教会碰面的时候,他们之间的分别就尤为明显了。

当我们面对教会内的多元性的时候,我们必须问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之间为什么有这样分别呢?我们有同一位圣灵,信的是同一位基督,我们之间又同享许多共同的核心信仰,是什么导致基督徒之间存在多元性的呢?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至少要区别基督教神学之中的两个类别。

首先,不同意见存在的原因纯粹是因为我们无法平等地代表每一项神学真理。我们作为被造物是有局限性的,这局限性逼使我们选择和强调基督信仰的某一方面,这是无可避免的。

我们就是无法同时都能关注到所有的信仰角度。这个在神学家身上和神学本身的局限性解释了基督徒之间在教义上的多元性。这种从选择和强调不同重点而衍生出来的多元性是有益的、是神所容许的。我们知道神容许这种多元性,因为甚至圣经作者们的著作也有所不同、重点各异。

例如,我们有四本不同的福音书,是因为神带领马太马可路加约翰把重点集中在耶稣生平事迹的不同层面上。当年的基督徒在圣灵无误的默示之下各自采取了不同的重点来叙述耶稣的生平,我们应该因为今天的基督徒也取不同的重点而欢喜。

这就正如神喜爱不同种类的花草树木,他既喜爱高山,又欣赏深谷,神享受创造不同种类的人,他是乐意看见他的儿女以多样的方式来发展他们的神学。

非洲农村的基督教神学所选择和强调的真理,理所当然地跟纽约市基督教神学所选择和强调的有所不同。我们当然也会预期南美洲基督教神学与北京的基督教神学是不一样的。神带领他所救赎的人在不同文化处境中去表达不同的信仰角度,这是回应他们特定需要的结果。因此就出现了多元化神学的情况。

其次,另外一些的多元化形态就不是那么无害的了,我们要小心地去处理这些形态。这些形态不纯粹是重点或选择上的分别而己,而是个人或群体走入了虚假的教义、行为和情感的范畴里了。

教会中出现了这种多元化的时候,就是当教会中至少有一个人或一个群体抱有错误的观点。在某些情况之下,也许所有人都错了。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必须谦卑地和恳切地辩明是什么地方出了错。

要辩明错误,我们一方面需要自我批判,准备好随时放弃任何进入了我们神学中的虚假信仰。另一方面,我们也要预备去帮助其它信徒改进他们对神学的理解。有时候这是不难做到的,可是其他时候这个过程是极端困难的。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在基督荣耀地再来之前,我们是不可能除去我们本身或者别人身上存有的所有错误观点。然而,我们作为基督的跟随者,是有责任竭尽全力地去保存圣经中所教导的真理,同时也要帮助其他人这样做。记住保罗在提摩太前书4章16节中是这样写的:

你们要谨慎自己和自己的教训,要在这些事上恒心,因为这样行,又能救自己,又能救听你的人。(提摩太前书4章16节)

最后,当我们考虑基督教信仰的情况,讨论基督徒之间在神学上的一致性和多元性的时候,我们要避免走极端。我们永远不能够否定神学一致性的重要性,否则,就是拒绝接受基督为合一的祷告了。同时间,我们又不要走另一个极端,期望每个人在每一个问题上都有相同的看法,因为这样就是否认定了人的局限性和罪性在我们生命中有持续的影响。

当我们在这些课程中建立纯正的基督教神学的时候,我们将会使用《使徒信经》作为神学一致性的基本表达工具。这样会叫我们经常注意到所有信徒共同相信的广大信仰基础。同时,由于许多教义是在《使徒信经》的范围以外,信经又会为我们在基督教群体中遇到的多元性有所预备。

我们前面看过了本课中『基督教神学』的意思,现在我们要去看我们的第二部分:那就是基督教内的神学传统。当我们建立基督教神学的时候,特定的传统在基督教中的地位是什么呢?


神学传统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看三个题目:首先,我们要去定义『神学传统』这个名词的意思(或定义);其次,我们将会仔细审查一些神学传统(或倾向);第三,我们会检查这些传统在我们人生中所存的影响(或重要性)。让我们首先看看我们所指的神学传统是什么意思。


「传统」一词的定义

福音派基督徒对『传统』这个名词的用法非常广泛,所以我们需要定义我们在使用这个名词的时候的意思是什么。我们先来提供一个负面的定义去澄清我们并不认同的意思,然后再提供一个正面定义去陈述我们所指的是什么。首先,我们要知道现今在许多福音派的圈子中对『传统』这个名词有非常负面的看法,因为它跟我们称为『传统主义』这个词的意思非常接近。


否定(负面)的定义

就如傅瑞姆(John Frame)最近所说的:「当『唯信圣经』这看法被侵犯的时候,就出现了『传统主义』」。简而言之,传统主义的神学信仰依据是人的传统,尤其是以存在已久的传统来做定位,而不是以圣经作为根据。」

我们清楚地看见耶稣也反对传统主义。耶稣坚持反对文士、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传统,因为他们固执地坚守传统的程度比持守圣经的教导更甚。耶稣在马可福音第7章8节和13节中对他们说这样的话:

你们离弃神的诫命,拘守人的遗传这就是你们承接遗传,废弃了神的道。你们还做许多这样的事。(马可福音第7章8,13节)

基督的跟随者应该拒绝传统主义,因为传统主义只是以人的观点作为权柄,可是这权柄其实单单是属于圣经的。接受传统主义容易叫人的愚拙引导我们的信仰,而不是神的启示,我们应该反对所有形式的传统主义,就如耶稣当日反对传统主义那样。

其次,虽然我们应该反对传统主义,但是对传统本身而言,我们应该有不同的看法。传统究竟在建立神学上充当一个怎么样的角色才合适呢?


正面的定义

使徒保罗肯定了传统在基督的肢体中有正面的角色,现代福音派信徒听到这事实会感到很讶异。让我们听听他在哥林多前书第15章第3节中怎样写给哥林多的信徒:

我当日所领受又传给你们的,第一,就是基督照圣经所说,为我们的罪死了。(哥林多前书第15章第3节)

『传给』这个字是paradidomi [παραδίδωμι] ,而『领受』这个字是paralambano [παραλαμβάνω]。这两个字在保罗的著作中出现了好几次,来描述他如何传达基督的教导。

这些观察对我们的讨论十分重要,因为第一个世纪犹太人群体中也是用这两个字来描述犹太传统教导的。实际上,保罗看基督信仰为一个人传人、代传代的传统。虽然我们用『传统』这个名词跟保罗的用法稍有不同,但是我们不需要抗拒使用『基督教传统』或者『各种基督教传统』等术语,因为保罗也以正面的方式去使用『传统』这个名词。

为了达到我们的目的,我们就这样定义神学传统。

神学传统是一个相对来说流传已久的神学教义、实践或情感,是用于把教会中各宗派区别开来。

让我们把这个定义划分为两个主要部份。第一,这是一个『相对来说流传已久的神学教义、实践或情感』。也就是说,当我们在这些课程中讨论到神学传统的时候,我们谈论的并不是最近才开始的主题。相反地,只有已经存在了好些时间,已经成为了神学传统的信仰系统才是我们讨论的目标。根据我们的定义来看,唯有那些多年来被教会接纳了的信仰系统才有资格被称为传统。

其次,神学传统『把教会中各宗派区别开来』。换句话说,我们所关注的是用以分辨各宗派或信仰群体的特征,这些特征是辨别各宗派的特征。是什么使浸信会信徒成为浸信会信徒的呢?那就是浸信会的传统。是什么使卫理公会信徒成为卫理公会信徒的呢?那就是卫理公会的传统。当信徒群体长久地分享共同的观点的时候,这些观点就形成了他们的独特神学路线。他们会对教会中某一宗派觉得特别称心、有归属感。

既然我们对神学传统下了定义,我们同时要认定神学传统当中是有不同倾向的。


路线和传统的倾向

在前面的课中,我们看到神学包涵了教义、实践和情感。因此, 我们要注意到基督教之内的不同神学传统都属于以下三类别的其中一类,(或者两类):这三个类别是强调教义的;强调实践的;和强调情感的。第一,教会中某些宗派与其他宗派不同之处,就是他们在教义上所持守的传统重点。


教义

我们都知道那些宗派以他们所持守的教义作为主要的身分特征。他们的教导事工和教义取向是从他们的基督信仰中心而形成的。不幸地,教会中的这些宗派有时候是相当纯理论化的,也就是说,他们有可能偏重于教义上的争论。他们通常会坚持教义上的一致性。对教义的偏重经常引致理性主义,叫学习了解信仰的资料成为了目标。


实践

第二,教会中其他的传统以实践来做区别。许多教会以他们的行为作法去区分他们独特的身分。基督教服务和各项活动是他们的强项。这些教会中往往给会友一系列可以做和不可以做的事情。不幸地,这些宗派经常把基督信仰降低到仅仅是活动的层面;基督教成了一些行为规范。这完全专注于活动的做法经常导致律法主义。


感染力

第三,其它的神学传统以情感作区别。基督信仰中的情感角度是这些教会的重要部分。他们对宗教情感的重视常常使其他事情变得无关重要。这些基督徒不愿意去思想教义和对某种行为的呼召,除非这些教义和行为会令他们感到舒服。因此,教会中的这些宗派偏于情绪化是一点都不稀奇的。

每个人都必须以不同的方法来评估基督教传统的倾向,这是不用多说的。但是一般来说,神学传统通常以著重一个或两个神学取向来分辨他们的身分。

我们定义了基督教传统,又看过这些传统所展示的各种倾向,我们应该能够看得出来这些神学传统在建立神学这些课中的影响。


传统的重要性

简单地说,对神学传统的觉察扮演了两个重要的角色:第一,这觉察叫我们更了解自己;第二,这觉察帮助我们更了解其他人。让我们想一想神学生需要怎样透过神学传统来看自己。


我们的认识

基督徒们经常设法在教会中建立中庸或者中立的神学路线。不知道多少次我听见学生们说他们是没有传统的,他们只管读圣经,圣灵就会教导他们。

这看法十分普遍,甚至得到启蒙现代主义的支持。自启蒙运动开始,认真地以学术方式去研究圣经的目标,就是要把个人从神学偏见和神学传统中分割开来。

你记得这是笛卡尔企图捍卫基督信仰合乎理性的方法。笛卡尔对一切事情都抱怀疑的态度,认为这样才能够把知识和纯信仰清晰地区分开来。他认为必定要摈除一切迷信和纯宗教传统的信仰,才能够追求客观合理的真理。

从多方面看来,那些寻求把自己与本身的信仰遗传和本身的基督教神学传统分割的学生,其实是把启蒙主义和笛卡尔哲学应用到神学上。不幸地,近百年来我们所看见在西方教会中离弃真理的情况,正是因为采取了这种神学取向而出现的。现代的自由主义也是现代派启蒙运动把这等议题引入到神学中的结果。

我们有更好的方法去对待神学传统。与其把自己与本身的神学取向分割,倒不如努力地争取增加自我意识,这做法好得多了。换句话说,在我们建立神学的时候,越认识到经常影响着我们的信仰承传,对我们越是有利,因为自我意识使我们能够评估和处理其中一些影响著我们的地方。

我们要先问自己几个问题。第一,你所属的教会属于那一个支派的教会呢?你可以用宗派或者某一个运动来定义你的教会吗?你的教会是正规的或是非正规的团体呢?此外,你的传统中一般的取向是什么呢?你教会的宗派强调的是正确的教义、正确的实践,或是正确的情感呢?你最关心的什么?是教义、行为,还是情感?是什么激发你的信仰的呢?是什么驱动你在基督里的人生的呢?然后继续以下列的问题开始分辨你的传统特征:什么教义是最重要呢?什么行为是最被强调的呢?什么情感是被认可的呢?什么情感是不能被接受的呢?当你能够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你就可以在发展你自身的基督教神学的时候,能够处理你的背景对你所产生的影响。

神学传统是重要的原因不单单是因为它对我们有影响,它也同时影响到别人。


别人的认识

每当我们与其它信徒谈论神学的时候,我们必须要记住他们的宗派和传统深深地影响著他们,就象我们的宗派和传统影响著我们那样。他们所属的神学趋向很多时候解释了他们的信仰取向。那就是说其它基督徒所信的跟我们所信的有可能很不一样。他们也许有不同的优先次序、强处和弱点。我们越了解其他人,我们之间的沟通就更有果效。

我深信基督徒不单要对自己有觉察性,同时也要了解别人的观点,因为这样就能避免不必要的分歧,而且信徒之间的讨论就更有成效。

我们看过了基督教神学的定义,又指出了留意特定的神学传统怎样影响建立神学的过程的重要性之后,我们要去看第三个方面,那就是改革宗(或归正宗)的传统。我们需要处理这个部分,因为这一系列的课程将会深受改革宗神学或宗教改革神学的影响。


四、改革宗的传统

不幸地,今天对这个教会宗派的理解十分不足。为了帮助你对下面的系列课程能够做出有意义的互动,毫无疑问,你需要去明白我所讲授的这些课程中神学传统的轮廓。

我深信当神学教师们表达他们自己对神学的自我觉察意识的时候,学生们就更能够对教师们的教导做出评估和回应。这些课中的某一些讨论你会觉得很称心如意,可是有些会叫你不大舒服。你会同意某一些观点,又会反对另外一些观点。但是我希望你会把这些课看成为观察教会其中一个宗派如何建立神学的机会,虽然这不一定是你所属的宗派。

现在,我需要尽量澄清这一点:这些课设计的目的并不是要叫人们都来肯定改革宗神学。那不是我的本意。无论如何总有一些基督徒会肯定改革宗神学,有些却不同意这个神学。我之所以提出这些重点主要是了澄清引导这些课程的取向。

要去探索改革宗传统,我们将会看三点:第一,这宗派的历史起源和发展:第二,改革宗神学的取向;第三,改革宗神学的神学特征。让我们先看改革宗传统的起源和发展。


源头及发展

改革宗神学这个名词来自宗教改革。但是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包了许多不同的神学运动。其中最重要的群体是德国的路德派,苏黎世的慈运理派和日内瓦加尔文派。虽然广义地说这些教会都是宗教改革的结果,但是『改革宗』这个名词主要是用来形容第三个群体,那就是深受加尔文神学影响的更正教信徒。

这个宗派并不只局限在日内瓦的范围之内。在宗教改革的时期,改革宗的教会是十分福音派的,传播甚广,远达西欧以外的地区。加尔文法国人,他的学生很多领导法国的胡格诺派运动。这些年轻的领袖在他们前十年的运动期间遭受到不少迫害。事实上,若年轻人从日内瓦法国植堂的话,他们的平均只能活六个月。但是日内瓦神学是那么的强,纵使他们受到逼迫,越来越多年轻人不断地涌到法国去建立基督的教会。

宗教改革运动继续广泛地在欧洲扩展。在德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匈牙利和其它国家,有成千的教会涌现。我们可以提及几个早期欧陆的改革宗神学的高峰。

比如,1561 年的比利时信条和1563年的海得堡要理问答。这些条文对改革宗这宗派有重大的意义,也是最早期在日内瓦教授的神学系统之一。

欧洲大陆改革传统其中一个强大的支派是荷兰改革宗教会。最为人所知的是多特会议,自1618年到1619年,这会议处理对亚米念主义(Arminian)的争论。此会议所提出的多特信条最著名的地方,就是概述了和奠定了现在被我们称为改革宗信条的加尔文主义五特点。

改革宗传统在不列颠群岛也不断地增长。生于1505年到1572 年的诺克斯(John Knox)当时在日内瓦进修,回国后建立了被称为苏格兰改革宗或长老宗的教会。1560年的苏格兰信条是那时期著名的文件。改革宗同时也在英国植根,清教徒和其他信仰群体在1646 年起草了《韦斯敏斯德信条》,又在1647 年到1648 年写成了《大要理问答》和《小要理问答》。今天有许多改革宗教会仍然采用被称为『韦斯敏斯德标准』为其信仰的表述。许多在不列颠群岛的浸信会信徒把自己看成为改革宗传统的一部分,他们在1644年首次出版了伦敦浸信会信条去表达他们的信仰。

改革宗传统同时地传播到世界各国,英国的清教徒和后来的苏格兰长老会信徒积极地把改革宗传统带到北美洲。宣教士又转而把这传统带到非洲、印尼、东南亚和南美洲的各个地区。

这段历史的每一个进程都影响著改革宗神学的发展,赋予了改革宗神学独特的特征。就正如教会的其他宗派那样,改革宗的教会曾经有严重的过失和背道的情况出现。这基督的肢体仍然面对重重的困难。可是今天在世界各地都有信徒教导和实践活泼的和符合圣经教导的改革宗神学。

改革宗历史学家史德门兹(David Steinmetz)在他的著作《加尔文的活现》中这样说:

超过四百年来,加尔文影响着世世代代的欧洲人和美国人思想信仰的方式,建立政治体系的方法,欣赏美术的角度,著作诗词和音乐的取向,处理经济理论的模式,和努力去发现管理物质宇宙的规律。

我们现在知道了一点改革宗教会的历史,我们就要去看看改革宗教会的神学取向。


路线

根据我们前面讨论过关于基督教传统的取向,我们要问改革宗神学最重视的是什么?正确的教义、正确的实践、还是正确的情感呢?除了少数的个别例子以外,我们清楚地看见多个世纪以来改革宗传统主要是强调正确的教义,次要的重点是正确的实践。除了一些清教徒的作家以外,正确的情感并未受到注意。

对正确的教义和正确的实践这两个层面的重视可以从《韦斯敏斯德小要理问答》中第三个问题中看出来,世界各国仍然有许多人在教导这要理问答。在回答「圣经主要的教导是什么?」这问题的时候,要理问答这样说:「圣经主要教导的就是人对于神当信的真理,和神要人当尽的本份。」

注意在小要理问答中,用来总结圣经教导的用词是正确的教义和正确的实践。第一条是「是人对于神当信的真理」,这是正确的教义。第二,「神要人当尽的本份」。这句句子把我们的注意力拉到正确的实践上,就是怎样做才是对的。在许多方面,要理问答在教义和实践这两个关注的层面反应了和塑造了改革宗的主要关注主题。问答要理中明显地缺乏了任何谈到 上帝和他的圣约子民之间的关系或者感情联系的地方。

那么,改革宗传统的基督徒经常被称为「硬梆梆的被拣选者」(the frozen chosen)就一点都不奇怪了。当教义和义务被强调时,基本上就关闭了正确的情感, 我们对教义的着重就会趋向于理性主义,我们对义务的偏重也容易变成律法主义。正确的教义和正确的实践是改革宗神学的自然倾向,两者都是这部份基督的肢体的强处和弱点。无论是好是坏,在这些课中它们会出现很多次,有的是强处,有的是弱点。

既然改革宗传统强调教义比强调其它神学重点要多,其中一个让我们去熟悉改革宗神学最好的方法,就是学习那些突出的教义特征,这是最一般的做法。了解这些信仰特点会帮助你们更仔细地评估这些课中所提出的观点。


独特之处

这宗派的四个教义特征分别是:第一,宗教改革的『唯独』(Solas);第二,是圣经的一致性;第三,是神的教义(神论);第四,是基督教与人类文化之间的独特角度。让我们先看改革宗怎样看宗教改革的(唯独)。


改革宗的几个「唯独」

改革宗神学家和其它更正教基督徒一样确认了一套一般被称为『唯独』的教义。传统上总结这一组教义的时候,所有教义都以拉丁Sola『唯独』作开始,意思是『唯有』、『独有』的意思。大多数福音派信徒都至少听过这些词语:『唯信圣经』(sola Scriptura),意思是只相信圣经;『唯有基督』,意思是只有基督solo Christo);『唯借信心』 (sola fide),意思是唯有凭借信心;『唯靠恩典』(sola gratia),意思是单靠恩典;『唯独 上帝的荣耀』(soli Deo Gloria),意思是只把荣耀归于神。

唯信圣经这教义所指的是圣经是信仰和人生唯一无误的准则。这教义与罗马天主教的信仰相对立,罗马天主教会相信教会除了圣经之外,教会本身拥有无误的传统,这无误的传统可以透过大公议会或者通过教皇表达出来。

唯有基督确认耶稣基督是神与人之间的唯一中保,这看法跟把圣徒或者马利亚看为中保的看法相对照。基督是唯一的救主,是罪人领受罪得赦免和逃避神的义怒的唯一救主。

唯凭信心意思是唯有凭借信心。这教义所指的是神称信徒为义的唯一途径是透过信心,单靠信心,不靠人的努力或所作的工。

唯靠恩典描述神赐予我们救恩祝福的方式。神从永恒中赐给他的选民恩典。他随自己的意思因基督的所作的工算我们为义,唯独恩典断定我们完全没有个人的功劳可以帮助我们获得这个救恩。从永恒的拣选到永恒的荣耀整个过程完全是源于神的恩典。

唯独 上帝的荣耀意思是只把荣耀贵于神。这教义指的是所有被造物和其中一切的行为运作最终的设计目的都是单为了归荣耀给 上帝。改教者们使用这个口号,因为他们反对一切认为人有某种程度积德的可能性的教义,因为这看法只会削减 上帝应当得的尊贵和荣耀。

我们已经提及过唯独圣经这教义,这教义的重点在于圣经的权威性,我们更要注意到的,是改革宗传统与其他教会宗派不同的一个特点,是在于它对新约和旧约的一致性的重视。


圣经的一致性

在近代历史中,许多的教会都跟随所谓时代主义的运动,这点在北美洲的福音派中间和深受美国宣教士影响的世界其他地区尤其普遍。现代的时代主义有多种形式,可是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时代主义,它们多数之间的基本共同点是旧约和新约的割裂。旧约一般被看为是律法,新约被看为是福音。旧约被看为是重行为的,新约是重恩典的。旧约带来的单单是审判,新约带来的是救恩。

我记得在我七岁的时候,我的主日学老师这样对我们说:「小朋友们, 你们应该为了活在新约时代而高兴,旧约中的 上帝是那么凶狠严厉,现在他是多么亲切慈爱。旧约时代人要赚取救恩,但是,现在我们却透过恩典领受救恩。」在某种程度上,今天许多福音派信徒与我童年时代老师所抱的观点十分相似。

相反地,改革宗传统看圣经为一个整体,表达一套一致的神学。旧约和新约并不互相违背。旧约和新约中都有律法,也都有福音。两约都要求人有好行为。神的恩典都在两约中带来了救恩,新约和旧约中都有审判,新约和旧约都带有救恩。当然旧约和新约之间是有分别的,但是这些分别纯粹是发展性的。那就是说,这些分别代表了圣经中前期到后期信仰的发展情况。然而,这信仰还是原来的信仰,其本质是没有改变的。

当我们好好地去思考过新旧约之间的分别时,我们可以用韦斯敏斯德信条第7章第6节来做以下的总结:「所以是有两个在本质上并非不同的恩典之约,乃是在不同时代只是一个而又相同的约。」

当然,改革宗神学强调圣经的一致性必然地导致了一些错误;有时候没有在旧约和新约之间做出足够的区分。然而,对圣经的一致性的强调是改革宗神学强处。你会注意到在这些课中,我们探讨如何建立神学的时候,我们用很多旧约经文,一点都不比新约经文少。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套与整体圣经协调的神学,而不是单单跟新约协调。在每一个项目中我们都会明显地看到改革宗传统对这个研究的影响。

第三点,除了著重荣耀独归 上帝,那就是一切事物都是为了荣耀 上帝这观点之外,改革宗神学特别看重 上帝的教义。


上帝的教义

从历史上看来,改革宗神学对神的超越性(transcendence)和临在性(immanence)有相当平衡的关注。改革宗的信条标准《韦斯敏斯德信条》十分强调 上帝的永恒超越的旨意和 上帝的临在护理性。改革宗神学在历史上的平衡特点反映了圣经所描述的 上帝既是超越又是临在这个事实。在某些段落中,他被刻画为超越的、遥远的、和在一切之上的。在其它段落里却谈到他是临在的、与我们接近的和密切地介入历史的,特别是与他的子民同在。

即使是这样,当与其它基督教传统比较的时候,我们看见改革宗神学的倾向是较著重 上帝的超越性,而较少注意 上帝的临在性。其它基督教传统经常强调 上帝的临在性,比如 上帝的良善、怜悯、慈爱、温柔、耐心和与我们同在等属性。改革宗神学肯定神的这些属性,但是却偏向于强调其他有关神超越性的属性,如他的永恒性、不变性、主权、自存性、无所不能和无所不在。

让我们听听《韦斯敏斯德小要理问答》中怎样以改革宗典型的看法来回答第四条问题:「神是怎样的神?」小要理是这样答的:「神是灵:他的本性,智慧,权能,圣洁,公义,恩慈,诚实,都是无限无量,无始无终,永无改变的。」 这个答案没错,又合乎圣经,但是明显地强调了 上帝超越的特质,那些使他高高在上的属性。

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在1920以来,改革宗神学在北美洲和英国的各地区有复兴的情况出现。新的宗派、神学院和大学纷纷在改革宗神学的旗下的冒现。很多时候,这新加尔文运动的参与者过分强调了神的超越性(或者神的主权),叫他们几乎否认了在圣经中和信条中,神的超越性和临在性俩者之间的平衡。如果你听见有基督徒说我们祈祷或传福音唯一的原因是服从 上帝命令这类的话,你差不多可能肯定这个人是极端新加尔文派的。如果神学家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与 上帝的主权有关的话,这通常是极端的看法。如果你听见有神学家说人的决定和世界的历史并不是那么重要的话,这人很可能是新加尔文派主义,他是离开了圣经的教导和离开了历史性的改革宗神学。

然而,与其他学派比较起来,历史性的改革宗神学显著地强调了 上帝的超越性,在救恩论的讨论上特别明显。改革宗神学强调救赎是从永恒的过去到永恒的未来,这完全是神赐与我们恩典的结果。虽然 上帝的超越性有可能被推至极端,适当地去理解 上帝的超越性能够确立许多基督教神学中的元素,能够引导这些课朝某一特定的方向走。

我们现在要去谈谈教会中改革宗的最后一个特征,那就是基督教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人类的文化

加尔文日内瓦事奉的日子以来,改革宗传统对这些主题采取了相当一致的看法。总结这个特别观点的其中一个方法,是以理查德.尼布尔在他的著作《基督与文化》所创立有名的象征学说。在这本书里,尼布尔集合了各种各样的基督教对文化的取向,把它们分成五大类。「基督反对文化」是尼布尔用来称呼把文化看成是邪恶的,基督徒应该避免与文化接触的群体。

在这些极力主张与世分离的运动中,例如中世纪的修道院、现代的安曼派 (Amish) 和门诺会 (Mennonite)都是持守这看法的著名群体。

尼布尔用「基督认同文化」这个名词,主要来描述那些肯定文化价值,并且试图把基督溶入这个现存世界的看法。这种取向在现代许多自由派的教会中十分常见。

在「基督反对文化」和「基督认同文化」这两个极端之间,尼布尔试图以三种看法来描述基督和人类文化调和的方式:「基督超越文化」这看法试图综合基督和文化、「基督和文化的悖论看到基督和世界之间的双重性,基督是文化的改造者所提出是基督教要影响文化,在某些方面更要按照圣经的原则去『改造』文化。在尼布尔看来,改革宗的立场与第三个类别最吻合。

改革宗传统在不同时期把这个观点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其中一些表达方式不幸地与欧洲殖民主义联系在一起。然而,在过去也有基本上是正面的变革模型的。

例子。一般来说,当我们去看英国的清教徒、美国的清教徒和荷兰亚伯拉旱凯帕尔Abraham Kuiper)的事工的时候,我们就看见试图以基督来改变文化的正面例子。简而言之,改革宗对文化的立场可以被归纳如下:当神创造人类,把我们安置在伊甸园的时候,他就给了人类一道有关文化的命令,在创世纪第1章28节中耳熟能详的经文是这样说的:

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创世纪第1章28节)

亚当夏娃被神呼召在世上作他助手,为了神的荣耀去管理地球和其中所有的。从改革宗的观点看来,这个文化使命并没有被摒弃;其他经文肯定了这一点。事实上,基督给他教会的福音使命的原来目的就是要把神的子民从罪中拯救出来,这样,文化使命就能够被成全。

因此,改革宗神学坚持人生的每个层面都必须带到基督的主权之下。改革宗神学拒绝相信人生的某些层面是属灵的,而另一些层面是属世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生所有的层面都是属灵的,无论掌管人生中一切的是真的或是假的信仰。艺术、科学、法律、政治、经济、家庭和学校,人类文化的每个层面都应该以尊敬 上帝的话和荣耀神的方式来完成。

当我们跟「建立你的神学」这一系列的课程互动的时候,一些观念也许听起来很熟悉,另一些也许很陌生。很多时候那是在乎于你对改革宗神学认同的程度有多大。但是无论改革宗神学是否你的观点,它代表了教会的一个宗派,与这些观念作交流会使你受益非浅。


五、总结

在这一个课中我们指出了一些重要的角度,这些角度将会引导我们探讨基督教神学。我们首先以《使徒信经》为引导去定义基督教神学。我们也看到在基督教神学之中需要留意各种各样的传统,这些传统朔造和描绘了教会的各个宗派;最后,我们指出这些课将会被改革宗传统的取向所引导。

看过了这些基本角度之后,我们就能够避免神学生们经常落入的陷阱中。记住,我们这些研究的范畴将能够帮助我们朝著「建立你的神学」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