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买了一张需要自己组装的桌子。当我打开盒子,一大堆的零件散落在地板上。件数如此之多,我知道要把所有的都弄清楚,得要花很长很长时间。但藏在部件中间的,是一本小小的说明书。所以我坐下来,开始看这本册子。
前两页完全是讲第一个步骤的。接下来的几页是讲步骤二。接着是步骤三。随着我把这本小册子读完,我发现把这张桌子装配起来的这个漫长步骤,是被细分成几个分开的步骤,我就如释重负了。
其实,在很多方面,当我们要尝试了解旧约《圣经》的漫长历史时,情况也是一样。关于上帝的作为和话语,及其人物和地点的信息如此之多,这个任务看起来会把人压垮。但如果我们采用一种共时的方法,把它的历史分成几个步骤,集中关注每一个步骤,然后把整件事组合起来,我们就会发现这个任务就容易完成得多,并且会受益的更多。
这是「建立圣经神学」这个系列的第二课。我们给这一课定的标题是《旧约圣经的共时综合》。这一课,我们要来看圣经神学家是怎样一步接一步,按照旧约《圣经》历史特定的阶段,来探索上帝对他百姓已经作出的启示。
上一课中,我们看到在历史上,基督徒使用三种主要的策略来认识《圣经》:文字分析,把《圣经》看作是一幅图画,以文字手法传递某种视角和立场;主题分析,把《圣经》看作是一面镜子,反映我们当代或传统上关心的主题和问题;历史分析,把《圣经》看作是一面窗口,通过它来看《圣经》记载的历史事件。我们也看到圣经神学主要关注对《圣经》的历史分析,特别是看上帝参与《圣经》所记载历史事件的各种方式。
出于这个原因,我们这样定义:「圣经神学是对《圣经》记载的上帝作为进行历史分析,从中吸取出的神学反思。」圣经神学关注《圣经》对上帝作为的记叙,从这些事件中吸取参考,建立基督教神学。我们头脑里有了这样的回顾,就让我们开始来学习这一课。
这一课讲的是对旧约《圣经》的共时综合,我们要看三个主要问题。第一,我们要对什么是「共时综合」有一个基本认识。第二,我们要看旧约《圣经》经文用什么方法传递用于共时综合的历史信息。第三,我们要关注通过对旧约《圣经》历史信息进行共时综合而发现的综合神学结构。让我们开始来看对我们课题的基本认识。
要明白我们说的「共时综合」是什么,我们要看三个问题。第一,我们要给「共时」这个术语下一个定义。第二,我们要接着来看「综合」这个术语。第三,我们要用《圣经》的一个例证加以说明,证明我们这样认为的合理性。让我们从「共时」这个术语的含义开始。
「共时」这个词出自两个希腊文单词:前置词sun,意思是「共同」,「一起」,名词chronos,意思是「时间」。共时这个词用在历史事件时,描述的是「在时间上一起」或「同时」发生的事情。我们要用「共时」这个术语表示圣经神学家是怎样经常探索旧约《圣经》中同时发生的各样事件。
要说明这个意思,请思想电影导演是怎样叙述他们的故事的。大多数通俗电影表现故事的发展,是从开始到结束。他们叙述一件事是怎样引发出另外一件事,然后另外一件,等等等等。然而,尽管这部电影是一个整体,它也被分成称为场景的较小部分。每一个场景都讲了那更大故事的一部分。在这个意义上,每一个场景代表了电影中一个共时片段,电影中的一个时间段。
对旧约《圣经》进行共时察考,采用的方法非常类似。圣经神学家进行共时综合时,把注意力集中在旧约《圣经》的具体时间段上,仿佛这些是电影中的场景,而不是关注它的整个历史发展。
然而很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像电影里的场景一样,共时的方法可以关注不同长度的时间段。有时候,圣经神学家关注相对简短的历史片段,但在其它时候,他们关心的是相对较长的时间段。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这样做。有时候我们讲到一些事情时,仿佛它们是同时发生,尽管它们实际上是发生在一段时间之内。例如,我可能会说,「刚才我才和我的朋友谈了很久」,把一段长时间的交谈说成是一个单一事件。其它时候,我们讲到更长的各段时间,仿佛每一件事情都是同时发生。例如我们可能总结一个星期的活动,说「上个星期我去爬山了」,或甚至讲到一整年的事,说「去年我上学去了」。圣经神学家把把旧约《圣经》历史分成共时单位时,也表现出同样的时间灵活性。有时候他们关注相对短的时间段,其他时候则关注更长的历史阶段。
除非我们只是关注一瞬间的事,否则在历史的每一个共时阶段中,时间都是流动的,这种时间的流动引入了历史的改变。有时候这些变化是很小的,但其它时候变化可能是相当的大。但是,不管发生了什么变化,看待旧约《圣经》的共时方法是把所关注的时间段看作是一个整体。它们主要关注所观察时间段结束时,建立起来的神学观点。
例如,在创世记22章亚伯拉罕献以撒为祭的这个相对较短的故事中,发生了很多事情。但是圣经神学家问:「什么是亚伯拉罕生平这个部分特有的神学观?」
圣经神学家也研究更长的时间段,例如从创世记11章到25章亚伯拉罕的生平 这段时间跨越大概有175年。就算研究这样很长的一段时间,他们仍旧问这样的问题:「亚伯拉罕的一生作为一个整体,这当中有什么样的神学观?」
事实上,圣经神学家有时候把整个旧约看作是一个共时单位,问:「在旧约的时候上帝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看了「共时」的定义之后,我们要来看第二个术语,就是「综合」这个词。
综合这个概念并不难掌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这个词。基本上,它的意思很简单,就是把某样东西的不同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
例如,假设你去一位朋友家吃饭。你吃了这样那样的东西。你听到某人说话,另外一个人回应。有人讲了一个笑话,大家都笑了。某人迟到了,另外一个人早退了。所有这些事情都发生了。现在,假设第二天你对一位朋友说吃饭时发生的事。你不大可能只是简单尝试把发生的每一件事都复述一次,而是会进行综合,总结整件事的意义。
在很多方面,这就是我们想要对《圣经》进行共时综合时所做的事情。我们描述在一段历史特定时期中启示出来的不同神学组成部分,是怎样聚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连贯的、符合逻辑的结构。要领会共时综合是怎样与评估一段特定时间内旧约神学的逻辑结构有关,我们就要看两个问题。第一,我们要看,很多人否认旧约《圣经》的逻辑特征;第二,我们要证实旧约《圣经》的逻辑连贯性。让我们首先看常见的对旧约《圣经》逻辑特征的否认。
在二十世纪中期,很多评判学者指出逻辑在圣经神学和系统神学中的作用,以此把两者分别开来。人很容易就看到,逻辑在传统的系统神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批判神学家论证说,逻辑不应该在圣经神学中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
尽管这些谈论复杂微妙的地方不在本课范围之内,我们仍可以有用地归纳一下他们的立场。从根本上说,批判神学家相信逻辑是他们称之为「希腊思维」的一个主要特征,但逻辑对于「希伯来思维」来说则是相对陌生的。他们根据一些语言和文化的判断,论证说希腊人关注抽象和逻辑顺序,这和系统神学非常相似。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他们认为希伯来思想是从历史动态方面看待一切。按照这种观点,旧约《圣经》不是关注逻辑体系,或者信念之间的神学关系。出于这个原因,对旧约神学进行综合,就是误读希伯来文《圣经》,把它强塞进一种希腊思想的框架之内。
和以上的否认不同,我们至少可以根据两个原因,证实旧约《圣经》具有逻辑特征。首先,最近的研究已经有力证明,很多圣经神学家一度认为希腊思维和希伯来思维之间存在的各种对照差异,其实是误解。尽管这些思想在很多方面有所不同,但彼此也是非常类似。
其次,旧约神学相当切实关注逻辑和理性思维。没有一种实在的生活观,是可以不需要作认真的逻辑思维。无疑旧约《圣经》启示的许多事情对人来说仍是奥秘,因为上帝的意念远超我们的意念。然而这个事实并没有否定对他向我们所作的启示进行逻辑思维的价值。旧约神学是否与逻辑有关,这并不是一个问题;问题只是它怎样与逻辑有关。
确实,旧约神学并没有使用对传统系统神学影响如此之深的正式西方哲学传统的标准。例如,旧约《圣经》相对较少使用连贯一致的术语,它的神学是以不同的体裁表现出来的;不同的旧约《圣经》作者强调他们信仰的不同方面;旧约《圣经》没有一处地方表现出一个涵括一切的神学逻辑体系。
既便如此,上帝在《圣经》中的启示并非是随机,分离或者相互矛盾的。就像在这一课后面将要看到的那样,上帝的启示不仅让他的百姓可以看见具体的事件,还引导他们在认识、对待、和感受他,他们自己和其余的受造界方面养成符合逻辑、综合性的方法。
对共时综合有了这个基本认识之后,看看《圣经》里面这种方法的一个例子,这对我们会有帮助。
我们读《圣经》的时候,会发现《圣经》人物和《圣经》作者常常把旧约《圣经》分成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他们在其中发现的神学进行综合。他们无数次做这样做,但为达到我们的目的,我们只需简单指出一段有代表性的经文。请听保罗在罗马书5章12到14节是怎样写的。
这就如罪是从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从罪来的;于是死就临到众人,因为众人都犯了罪。没有律法之先,罪已经在世上;但没有律法,罪也不算罪。然而从亚当到摩西,死就作了王,连那些不与亚当犯一样罪过的,也在他的权下。亚当乃是那以后要来之人的预象。(罗马书5章12-14节)
在这些经文中,保罗把从亚当堕落犯罪一直到上帝在西乃山上赐下律法这段时间看作是一个共时单位,看作是历史中一个单一的时间段。他在这一段主要关心的,是要证明亚当犯罪的深远影响是怎样预表了基督顺服的深远影响。要说明这一点,保罗就对在亚当和摩西之间这段时间的几个神学特征进行了综合。
保罗在12节提到「罪是从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从罪来的」。他在这里是指创世记3章14节到19节说的,在那里,因着人的罪,人就死了。接着保罗把亚当堕落和西乃山之间的这个时期说成是「没有律法之先」的时候,那时候人没有像十诫和立约文书那样的制订成典章的律法。他也说了,在这段时间之内,人「不与亚当犯一样罪过」。这就是说,他们不像伊甸园中的亚当一样,违反了从上帝而来具体制订的命令。
在这里,保罗一旦说了在西乃山之前没有「律法」,他就要处理一个假设的可能性:也许在亚当和摩西之间的人是无罪的。如果他们没有具体的律法可供他们违反,我们怎么可以肯定他们是罪人?要回答这个问题,保罗指出那个时候的另外一个特征:「从亚当到摩西,死就作了王。」他的论证就是,如果男男女女是在死的咒诅之下,那么按照逻辑推论,他们一定就是罪人。
在这段经文更大的上下文里,保罗也继续说,耶稣顺服上帝,这解决了由亚当的罪带来的问题。正如亚当一次的不顺服,给所有与亚当相连的人带来死亡,同样基督一次的顺服,是给每一个与基督相连的人带来生命。出于这个原因,他说亚当是耶稣的「预象」。
请注意保罗在这里是怎样开展论证的。首先,他把从堕落到在西乃山颁布律法这一段时间共时成为一个时期,把从基督直到如今的这一段时间共时成另外一个时期。第二,他通过把各个时期一些不同的特征用逻辑的形式联系在一起,对每一个阶段进行综合的工作。简而言之,他所做的,就是负责任的圣经神学家所做的。他的模式就意味着共时综合也是现代基督徒的合理做法。
我们已经看了什么是共时综合,表明新约《圣经》认定这种方法是合理的,现在,我们就要迈出进行共时综合所需的关键一步,就是寻找旧约中历史信息的这个过程。
正如我们在上一课看过的,圣经神学家特别关注两种历史事件:上帝作为的启示,就是上帝做的事,还有上帝话语的启示,就是上帝和他的使者说的事情。
在圣经神学家对旧约历史一段时期的神学进行综合之前,他们必须首先收集关于这一段时期的历史事件,就是在他们要察考的那段时间发生的上帝作为和话语的信息。这些历史事实构成了他们进行共时综合所需的基本建筑单位。粗粗一眼看上去,这似乎是一件相当容易处理的事。我们可能以为,我们只需要重复《圣经》所说发生在那具体时候的事。但正如我们要看到的,从《圣经》收集历史信息,这需要非常小心。
旧约《圣经》不是像一本历史信息的目录那样临到我们,而是它包括了叙述、诗歌、律法书、智慧书、家谱、不同类型的诗篇、预言的话语,还有很多其它文字体裁。所有这些文字体裁都揭示了关于上帝作为和话语的信息,但是,这些历史信息是按每一种文字体裁的特征包装起来的。出于这个原因,圣经神学家要寻找各样方法,从每一种文字体裁中收集历史信息。
时间只容许我们用两种主要的文字类型,就是诗歌和叙述来说明这个过程。但我们从这些文字体裁学到的东西要提醒我们,这些关注也是适用在其它文字体裁上的。让我们开始来看诗歌传递历史信息的方法。
讲到旧约《圣经》诗歌,我们就想起象诗篇、一些智慧文字、大部分的旧约预言,以及其它书卷较小部分的经文。要从这些经文找出关于上帝作为和话语的事实,我们就要讲一讲诗歌的文字特征是怎样揭示历史信息的。
要看这些事情,我们就要触及两个问题。第一,我们要看旧约诗歌总是察看的两个世界。第二,我们要看看对这两个世界的关注,是怎样影响辨别诗歌中的历史信息这个过程的。让我们首先看看旧约诗歌的两个世界。
旧约诗歌的作者关注对我们诉说历史的两个不同世界。一方面,他们关注他们描写的世界 我们称之为「那个世界」。当描写那个世界时,这些诗歌的作者提供了关于上帝作为和话语的客观事实。首先,诗歌常常打开通向过去的窗口。
例如,一段出名的诗歌体经文,就是在出埃及记15章1到21节,摩西和米利暗在红海边唱的诗歌。摩西把这首诗歌包括在出埃及记这卷书中,部分原因是向读者提供关于上帝在红海所行之事的历史信息。
其次,旧约诗歌常常提供了察看作者自己所处时代的当代历史信息的窗口。例如,诗篇第1篇劝告人默想上帝的律法。为了表明上帝律法的重要性,诗人提醒读者注意上帝祝福忠心的仆人,审判罪人的这种通行模式。在这个意义上,诗篇第一篇是让读者了解了那时期的时事事件。
第三,有时候旧约诗歌让读者关注将来的事。例如,在以赛亚书40章1到11节,以赛亚预言到了一个时候,犹太被掳的人要回归故土。
旧约诗歌常常用这种或那种的方法,传递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上帝启示性的作为和话语。旧约诗歌的作者也关注他们读者的世界,我们把这称为「他们的世界」。其目的是用经文,以具体的方式影响他们原本读者的生命,以此来关注他们的世界。
例如,摩西和米利暗在出埃及记15章的诗歌鼓励摩西初期的读者,凭着信心前进,走向那应许之地。诗篇第1篇被写下来,是为了鼓励人不住地默想上帝的律法。以赛亚书40章预言的目的,是为了鼓励那些面临被掳的人持守那荣耀地归回应许之地的盼望。旧约诗歌的作者吸引初期读者的注意力,去看上帝作为启示和话语启示的「那世界」,为的是向「他们的世界」、他们早期读者生活的那个年代说话。
现在我们要来看旧约诗歌的两个世界是怎样影响我们从这部分《圣经》中识别历史信息的。
我们可以相信,旧约诗歌的作者对读者所讲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事情是真实的。他们是领受只讲真实之事的上帝的默示。但是他们经常用不太直截了当的方式来描写历史。出于这个原因,要了解诗歌的作者实际打算要传递关于客观历史事实的什么方面,我们就必须要认识和理解旧约诗歌体裁的文字惯例。
有很多方法,可以用来说明旧约诗歌的文字惯例,但为了我们的目的,我们只会关注四种主要特征。第一,诗歌体的经文使用非同寻常的词汇和句子结构,为要读者思想所写的是什么。第二,旧约诗歌的作者使用很多的修辞方法,比如暗喻、明喻、类同和夸张,来间接描写历史事实。第三,诗人表达他们自己的想象性反思,为要激发读者产生富有说服力、想象性的感官经历。第四,他们传递自己的感情,激起读者的感情回应。这些特征在其它《圣经》文字体裁中也有一定程度的表现,但这些特征在旧约诗歌里面更集中、更居中心的地位。
要看这些特征如何影响历史信息的传递,我们就要来看看已经提到的一段诗歌形式经文的一部分,就是在出埃及记第15章,摩西和米利暗在红海边唱的诗歌。请听摩西在出埃及记15章6和7节说了什么:
耶和华啊,你的右手 施展能力,显出荣耀。 耶和华啊,你的右手 摔碎仇敌。 你大发威严, 推翻那些起来攻击你的, 你发出烈怒如火, 烧灭他们像烧碎秸一样。(出埃及记15章6-7节)
正如我们已经看过的那样,在这段经文中摩西是指以色列过红海这个历史事件。然而这些经文不是对上帝作为呆板的描写。例如,上帝的右手在红海实际并不可见,即使摩西说上帝「右手摔碎仇敌」。埃及人不是被火烧灭的,尽管上帝「烈怒如火,烧灭他们向烧碎秸一样。」出埃及记的叙述却是告诉我们,上帝派出一阵强烈的东风,把海水分开,让以色列人走过干地。然后当埃及人过红海的时候,上帝让海水回流,把紧追的埃及军队淹没。
那么摩西为什么讲到上帝的右手,以及他的烈怒烧尽埃及人,好像烧碎秸一样?他使用旧约《圣经》关于上帝右手的隐喻,说明这个事件是上帝强力攻击他的敌人。他使用一个夸张的明喻,把埃及人的境况比作是被烧掉的碎秸,这不是为了说明他们被毁的方法,而是为了说明他们被摧毁得多么彻底可怕。摩西也要在他读者的思想和内心中激发充满想象的经历。他表达了自己对上帝热烈的赞美,激发读者也一道赞美。摩西希望读者把他的诗歌当作对事件的真实记载加以接受,但他从来没有要人把这当作是按字义呆板的描述来读。
当我们承认出埃及记15章6和7节诗歌的特征,我们就可以相对容易找出它的历史信息。我们可以按照我们要关注这经文的哪一方面,用不同的方法归纳这些经文。例如,如果我们要关注它是怎样使用修辞来讲述历史资料的,我们就可以这样归纳:「上帝行神迹把埃及军队摧毁在红海中,以此解救了以色列。」
这个例子清楚表明,我们一定要慎重对待旧约诗歌。我们不可把它当作散文一样来读,而是一定要看到诗歌非同寻常的词汇和句法,它的拟人手法,它的充满想象力的关注和感情冲击,以此提取出历史信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出对上帝作为和话语的更真实认识,促进对旧约神学的共时综合。
我们已经讲了在诗歌中寻找历史信息的一些方法,现在应该来看旧约《圣经》叙述这种文字体裁。
我们大家都十分熟悉旧约《圣经》的叙述题材。像创世记、出埃及记和很多其它书卷,它们大部分都是由叙述,就是关于历史人物、地点和事件的真实故事组成的。《圣经》神学家们常常会大量地引用叙述体,因为这些故事向我们揭示了很多历史的细节。它们的记载包括了各类言辞说话,特定人物的姓名,不同事件发生的地点,以及各种各样的历史关联。这些和其他的特征使得叙述成为共时综合的丰富资料来源。但是,就算在叙述题材中,要想准确地找出历史信息,都需要小心解释。
我们要像讨论诗歌一样来看叙述。第一,我们要看叙述也是为了提供关于两个世界的信息。第二,我们要看怎样从这种文字体裁中寻找历史信息。让我们首先来看《圣经》的这些部分是怎样记载关于两个世界的历史信息的。
和诗歌的作者很相像,叙述的作者也是身处两个世界之间。一方面,他们写下那是他们经文主题的世界,或者可以说「那个世界」。然而和诗歌不同,叙述主要关注过去,极少提到现在或将来。例如,尽管摩西生活在历史中更靠后的时期,他却在创世记中写到太古和列祖时期的历史。旧约作者经常记载早于他们生活年代成百上千年的时代。
另一方面,叙述的作者也讲「他们的世界」,就是他们的读者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他们要读者在过去事件的光照下,在他们自己的世界里按某种方式思想、行动和感受。所以当摩西记载太古和列祖时期的历史时,他描述那些远古年代的方式,教导了他以色列的读者,他们自己有什么样的特权和责任。所有旧约《圣经》叙述的作者,都是为了生活在后来年代读者的缘故而写过去的事。
旧约《圣经》叙述的目的,是要带来许多不同的影响。它们是颂赞性的,带领读者赞美和敬拜上帝。它们是神学性的,解释关于上帝的真理。有一些是政治性的,关注当前的国家大事,也有辩论性的,反对虚假的教导。它们是道德性的,解释上帝的百姓应该如何生活。它们是激励性的,鼓励人作出各样信心的回应。
简而言之,旧约《圣经》叙述是教导性的。目的是教导初期的读者怎样生活。在叙述这种文字体裁中,大部分这种教导的目的都是隐含的,作者期望读者从故事中推论出神学原则。即使如此,这种教导方面是非常有目的性的。作者写作,总是为了教导读者关于他们自己生活的事情。
我们知道有这两个世界,就要来看我们怎样从旧约《圣经》叙述识别历史信息。
非常不幸的是,现代福音派基督徒们常常犯这样的错误,就是期望旧约《圣经》的叙述会像当代新闻性的历史作品一样。自从十七世纪欧洲启蒙运动以来,很多历史学家尝试把科学严谨的标准应用在《圣经》书面的历史记载上。按照这种观点,历史学家一定要努力像他们在科学界,如化学和生物学相对应的学者一样严谨。
我们可以用很多方法归纳这些严格的标准,但我们可以说,按照这种观点,可信的历史记载一定要是全面,精确和客观的。这就是说,忠实的历史记载要包括一个处境的每一个重要事实,以使记载平衡。历史记载要用精确的精准度记载细节,或至少要承认它们没有做到这一点。它们要避免各样可能让读者产生偏见的主观评价。
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会有这些现代理想。毕竟当历史学家不在某种程度上遵循这些标准时,人就太容易把事实和虚构混淆起来了。然而旧约《圣经》叙述的作者并不完全遵循这些当代理想。他们不是宣传宗教幻想,也不把历史的错误或虚构当作事实加给人。但他们写作的方法确实主要是由教导的目的来决定的,而不是由我们现代的感受决定的。
要明白事情为什么是这样,就让我们简单来看看经常被错误应用在旧约《圣经》叙述上的三个现代标准,首先从历史记载应该全面这个观点开始。简单说,旧约《圣经》故事只是在配合其作者教导的目的时才是全面的。他们并不把每一个重要的事实包括在叙述之内。
请看历代志的一个例子。当历代志的作者在历代志下1到9章写下所罗门生平的历史记载时,他是相当紧密地跟从列王记上1到11章的记录。但是他省略了所罗门作王期间每一个消极的方面。他省略了关于所罗门与法老女儿和其他外邦女子结婚,他在圣殿中为她们的神造敬拜地方,以及所罗门受到先知严重谴责的记载。
无论如何从实际来看,这些消极的事件是极其重要的。毕竟,根据列王记上11章11到13节,所罗门的失败导致国家分裂。但是历代志的作者决定,为着教导的目的,他不把这些事件包括在内。肯定的是,他的很多读者已经知道这个信息,但是历代志的作者要他们关注所罗门积极的成就。结果他把记载集中在所罗门的成功上。旧约《圣经》作者觉得没有必要把每一个重大的事实包括在内。他们并没有达到好的历史作品一定要全面的这个现代标准。尽管如此,他们的叙述却是对过去事件的真实和权威性记载。
第二,旧约《圣经》作者只是按照他们教导的目的做到记载精确。表达的精确与真相之间是存在着重大的分别。在我们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讲话的表达都相当的不精确,但却没有误传真相。当某人来问我们:「现在几点钟了?」我们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现在两点钟」,然而,更精确的表达则应该是两点两分二十秒。在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层面,精确的表达总是一个程度的问题。只要我们大家都按着所需的精确程度来回答,就不会有人来指责我们是在误传事实。其实,在很多方面,同样的事情可以出现在旧约《圣经》作者身上。他们只是按着要达到他们教导目的的需要,来决定表达的精确程度。例如我们看创世记1章7节,摩西是这样描写地球的大气层的。
上帝造了穹苍,把穹苍以下的水和穹苍以上的水分开了。[新译本](创世记1章7节)
摩西在这里写道,上帝把「穹苍」放在空中,他用了 raqia 这个希伯来文单词。raqia 这个词是指某种压扁的固体材料。正如这节经文告诉我们的那样,这种固体材料「把穹苍以下的水和穹苍以上的水分开了」。
作为现代人,我们知道摩西对地球大气层的描述,在科学上是不精确的。摩西这样讲,是因为在他和很多其他人看来,天空就像一面蓝色水晶或蓝色石头做成的天花板或帐幕。人通常认为,雨水是因为上面蓝色的水从这固体天花板的孔洞或烟囱流下来的结果。当然,《圣经》中全知的上帝如果要的话,是可以向摩西启示一种在科学上更精确的对地球大气层的认识。但这并不是圣灵要他的百姓了解的事情。摩西没有误传大自然的真实光景。但他讲述这件事时,就他所观察事情的程度来讲,确实不够精确。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要小心,不要过分估计摩西要在创世记1章7节达到的精确程度。如果我们得出结论,就是「上帝在空中安置了一道固体屏障」,或者「上帝在一道固体屏障的上下放置了水」,这是一个历史事实,那么我们就错了。对应地,我们在衡量这个历史记载时,却一定要承认摩西是不精确的,并要关注他教导的目的。例如,我们可以根据创世记1章7节正确地说,「上帝使天空有序」,「上帝设立天空,使地球变得可供人居住」;「上帝安排天空有序,这是好的」。负责任的解释一定要承认这个事实,就是摩西和其他《圣经》作者讲到历史事实的时候,精确到能满足他们教导目的就可以了。
当我们看旧约《圣经》叙述中对话语和思想的记载时,精确度的问题也变得突出。只看一个例子。在列王记上9章5节和历代志下7章18节,我们看到其中描述了上帝对所罗门献殿时所作祷告回应的话。让我们比较这两节经文。在列王记上9章5节,我们看到上帝的这些话:
我就必坚固你的国位在以色列中,直到永远,正如我应许你父大卫说,「你的子孙必不断人坐以色列的国位。」(列王记上9章5节)
在历代之下7章18节,我们看到上帝的这些话:
我就必坚固你的国位,正如我与你父大卫所立的约,说,「你的子孙必不断人作以色列的王。」(历代之下7章18节)
在这里,这两节经文所处范围更大的上下文清楚表明,它们讲的是同一个历史事件,但是用词不完全一样。在列王记上上帝「应许大卫说」,但在历代志下,他「与大卫立约」。在列王记上上帝说,「你的子孙必不断人坐以色列的国位」,而在历代志下,他说「你的子孙必不断人作以色列的王」。一些这样的差别可能是文本传递中出错的结果,但不是全部差别都是这样。它们而是反映了这个事实,就是旧约《圣经》叙述的目的不是绝对精确地重复上帝或者其他人的话语或想法。
实际上,无论是列王记,还是历代志的作者,都没有打算要做到完全精确。他们所写的,在历史方面是真实的。他们没有误传上帝的话语。但是他们的精确度取决于他们的教导目的,而不是由精确记录的现代观念决定的。
负责任的解释是用与《圣经》记录吻合的精确度来提取上帝说话的内容。我们可以相信,「上帝说了他要建立大卫的王朝」,「上帝应许要守他与大卫立的约」,「有一位大卫的后裔,总要作以色列的王」。但要寻找比这些更大的精确度,这就是走错方向了。
当我们在共时综合时探索叙述这种文字体裁时,我们遇见很多不同种类的不精确。人数、度量衡、地理方面的信息,以及类似的事情,经常达不到现代科学的标准。但这种缺乏现代精确度的情况,并不意味着这些记叙是不真实的。相反,我们可以相信,旧约《圣经》故事告诉我们历史的真相。然而我们一定总要小心,不要过高估计它们的精确度。
最后让我们来看这个事实,就是按照现代的标准,旧约《圣经》的叙述并不是客观的。我们今天常常认为,可靠的历史作者在他们记载的时候是保持客观的,绝不允许他们对历史的叙述反映出他们个人的意见,或者对事件的评价。但我们总要记住,客观性是程度大小的问题。记录历史的时候,总是有历史学家让他们的主观意见歪曲他们的写作,到了实际上是误传历史的程度。但是就算是最客观的历史学家也有逃脱不了的成见。至少这些成见影响他们要记载哪些事件,他们要怎样描写。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知道历史作品从来不是完全客观的。
旧约《圣经》也是如此。上帝默示旧约《圣经》的作者去塑造他们读者的看法。这个目标影响了他们省略了什么内容,他们包括了什么内容,他们怎样描写他们包括的内容。有时候这甚至促使他们大胆表达他们的看法和评判。例如。请听创世记13章13节讲的,摩西记载罗得在靠近所多玛的地方搭设帐篷:
所多玛人在耶和华面前罪大恶极。(创世记13章13节)
我们不应该羞于摩西对所多玛的评价,避而不谈。他提出对这座城的看法,但是他的道德观点是受到上帝默示,所以是正确的。我们应当无所顾忌地说这样的话,比如「罗得离开上帝与恶人结交」,或者「所多玛城充满了恶人」。这些陈述是描述当时历史情况的客观事实。
总结来说,我们可以有信心说,旧约《圣经》的叙述不是为了迎合历史写作的现代标准。它们只是传达了完全可靠的历史信息,使我们能够对旧约神学进行共时综合。
在看了一些从旧约《圣经》寻找历史信息的方法之后,我们现在要来留意我们最后的话题:综合的神学结构。在本课这个部分,我们要集中来看在旧约历史不同时期,上帝的启示是用什么方法形成综合的、在逻辑上一致的神学结构。
当我们讲论综合的神学结构时,我们的意思是指上帝的启示互相配合,结果它们形成了在神学问题上一致的或符合逻辑的观点角度。当然,这不是说人可以做到全面彻底地理解上帝启示的事物之间的一切逻辑关系,而是说,上帝的启示不是彼此之间相互孤立的,也不是彼此之间在逻辑上不能相容的。当正确看待时,它们形成符合逻辑模式的信仰,或是我们称之为综合的神学结构。
我们要用两种主要方法来看这个题目。第一,我们要看为了分辨出旧约《圣经》中这些综合的神学结构,我们就一定要依靠的各样不同的来源。第二,我们要看,这些神学结构是在各样不同的层次上显明出来的。让我们首先来看我们必须记住的不同来源。
我们探索从中可以分辨出神学结构的不同来源时,首先要看《圣经》里的启示,第二我们要看《圣经》外的启示。无论何时,我们对任何经文作解释时,我们都要愿意使用每一种可以使用的来源。但是按照两种基本类型的来源来思想问题,这对我们会有帮助。让我们首先来看向我们显明神学结构的《圣经》启示。
我们在旧约《圣经》历史的任何时期寻找神学结构时,《圣经》是我们考虑的中心。但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应该看哪些部分的《圣经》?」
为了帮助讨论,我们要把这个问题分成三种类型的《圣经》经文,看它们与所观察的时间段的关系:第一,共时经文,关于所研究的历史时期的《圣经》部分;第二,先行经文,讲到所观察时期之前历史的《圣经》部分;第三,后续经文,讲到后来时期启示的《圣经》经文。首先思想共时《圣经》经文是怎样帮助我们分辨神学结构的。
当我们在这个背景下来讲共时经文时,我们不是指在同一时间写成的经文,而是描述同一时期的经文。有时候,关于一段时期的神学的信息只出现在一段经文里。但大多数时候,不止一个地方描述了旧约《圣经》历史的时期。如果是这样,我们就需要把《圣经》提供的所有信息合并在一起。
因为我们相信《圣经》是由上帝默示的,我们确信《圣经》所有部分都是和谐的。我们坚持《圣经》对历史和一个时期神学的每一个评价都是真实的,与我们对那个时期了解的其它每一件事都是吻合一致的。《圣经》作者不是彼此矛盾,而是和谐互补。所以我们绝不可把自己局限于只是一段经文;我们一定要准备好引用《圣经》许多共时的部分,来决定上帝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除了共时经文,还有很多时候我们也一定要引用《圣经》的先行经文部分。我们在这里说的不是先于其他部分写成的《圣经》部分,而是聚焦旧约《圣经》历史早期的经文。上帝在早期做了什么,说了什么,这常常光照了后期的神学结构。
例如,在创世记12章1到3节,上帝应许要给亚伯拉罕数不尽的后裔,以应许之地作他的产业。在创世记专门讲述亚伯拉罕的章节中,这些话一次又一次出现,对理解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的神学结构来说至关重要。然而在亚伯拉罕在世期间,并没有明确的解释说明其重要性。讲述先行或之前时间段的《圣经》经文最能回答这个问题。
例如在创世记1章28节,上帝命令有着他形象样式的亚当和夏娃,要生养众多,管理全地。具有上帝形象样式的人在全地上的这种人数和地域扩张,对上帝为人类安排的旨意来说总是至关重要的。后来,当摩西记载关于亚伯拉罕的事情时,他是在这之前的神学结构上加以建造。简单来说,上帝关注亚伯拉罕的后裔和土地,因为他拣选了亚伯拉罕和他的后裔执行亚当原来的使命。亚伯拉罕后裔的加增,以及他们得着应许之地,这要成为人类最终管理全世界的起点。
一次又一次,我们看到旧约《圣经》的记载并没有解释许多神学观点,因为它们是依靠上帝在更早时候已经发出的启示。出于这个原因,我们研究某一特定历史阶段的神学结构时,必须要常常提醒自己上帝先行的启示。
除了共时和先行的《圣经》经文,后续,或者后来的《圣经》经文也有助于我们发现神学结构。和其他类型的经文一样,后续经文不一定是那些后来写成的经文,而是讲述后来历史时期的经文。例如,听听上帝在创世记12章3节对亚伯拉罕说的话:
为你祝福的,我必赐福与他,那咒诅你的,我必咒诅他,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创世记12章3节)
这节经文后半部分很清楚把亚伯拉罕说成是上帝藉此祝福全世界的管道。但是很多人对这节经文的前半部分感到不解。上帝说藉着他赐福那些祝福亚伯拉罕的人,咒诅那些咒诅他的人这个双重的过程,这种全世界范围的祝福就要临到,这是什么意思?理解这一点的一个方法,就是看后续的《圣经》启示。请听,例如诗篇72篇17节说的:
他的名要存到永远,要流传如日之久。人要因他蒙福,万国要称他有福。(诗篇72篇17节)
诗篇72篇是在所罗门的年代写成的,大约在亚伯拉罕之后一千年。这节经文讲到一个名「要存到永远」的人时,它是指大卫那位伟大的子孙,将要征服、统治、得到万国珍宝的弥赛亚。这节经文是对创世记12章的后续启示,因为它说到所罗门后半部分历史阶段所存在的君王主题。但它也告诉我们某些关于亚伯拉罕时代神学结构的事情。具体来讲,它说「万国要称他有福,人要因他蒙福」时,是指向上帝之前要赐给亚伯拉罕的。但是关于上帝要赐给亚伯拉罕的会如何成就,它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诗篇72篇全篇的经文表明,亚伯拉罕的祝福要藉着争战传遍全世界。因着弥赛亚击败邪恶的国家,保护国中的义人,那些与亚伯拉罕那为王的后裔站在一起的人要得到祝福,那些反对他的人要受咒诅。最终,地上所有的家庭都要通过这个过程蒙福。
这个看见有事实为证,就是如此多关于亚伯拉罕的故事,都记载了这位先祖和其他人群正面和负面的互动。上帝向亚伯拉罕启示,他对万民的祝福要通过一个冲突的过程实现,在这个过程中,上帝要祝福一些人,毁灭其他人。
正如这个例子表明的那样,《圣经》经常不提到之前的神学结构,或者讲得隐晦,直到后来的启示澄清这些神学结构为止。在这种情况下,后续《圣经》启示就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早期的神学结构。所以我们看到,要对旧约历史某一特定时间的神学结构有更深入的认识,我们就一定要准备好,从各种时间类型的《圣经》启示中提取信息。
现在我们来看能使我们发现旧约不同阶段特有神学结构的第二种主要来源:《圣经》外的启示,就是上帝在《圣经》以外所作的启示。
我们去努力发现旧约某个阶段的神学结构时,很重要的就是要记住,没有任何《圣经》经文是在神学真空里写成的。旧约《圣经》作者是在他们与读者,以及所记载的人物共享的信仰以及神学结构这个环境中写下他们的文字。上帝通过两种《圣经》以外的启示来揭示神学结构。第一,他通过普遍启示,就是上帝在各样事情中所作的启示,来揭示神学结构;第二,他赐给他们特殊启示,并没有记载《圣经》里面。
旧约和新约《圣经》一开始就教导,每一个人都从普遍启示中认识到至少一些真的神学。像诗篇19篇和罗马书1章18到21节这样的经文表明,上帝已经藉着一切的受造物,向所有人清楚启示出他的本性,他的道德要求,以及罪的结果。我们可以这样总结此事:尽管有罪的人常常压制他们从普遍启示得到的认识,但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对真的神学仍有足够的认识,使得他们有责任去认识上帝的特殊启示。
由于处在普遍启示的现实中,旧约《圣经》作者们总是会认为,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所写经文中的历史人物,以及在他们之后读到他们故事的读者,都和他们这些作者们一样,共同享有许多真实的神学观。因为很多基本的神学结构已经到位得到了阐释,他们觉得没有必要对某些事情再作进一步的解释。我们来考虑一段经文,是经常被现代神学家们误解,因为他们忽略了普遍启示。
例如,在创世记22章12节我们看到上帝用这些话拦阻亚伯拉罕献儿子为祭。
「你不可在这童子身上下手,一点不可害他!现在我知道你是敬畏上帝的了,因为你没有将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留下不给我。」(创世记22章12节)
不幸的是,这段经文还常常遭到当代神学家的误解。因为天使说:「现在我知道你是敬畏上帝的了」,一些解经家就认为,亚伯拉罕相信,上帝在这个故事中的这一刻之前并不知道他要做什么。换言之,他们认为这一阶段的神学并不包括对上帝全知的相信。
但是《圣经》关于普遍启示的见证表明情况相反。保罗在罗马书1章20节说,所有人都知道上帝「眼不能见的神性」,如他的全知。当然,罪人是压制这种认识,会曲解上帝对亚伯拉罕说的话。但是普遍启示讲得很清楚,摩西关于亚伯拉罕生平中此刻的记载,并不是说上帝的认识是有限的。
《圣经》的作者一次又一次理所当然地认定普遍启示的存在。当外邦人从像约拿和但以理这样的以色列先知那里领受信息时,他们不是完全靠这些先知明确讲的少数事情来形成他们的神学观。上帝的使者对这些异教徒说话,相信他们通过普遍启示,可以对天地的真神有很多认识。尝试掌握旧约历史某个时期特有的神学结构时,我们总要记住,因为《圣经》的作者理所当然地认定普遍启示的存在,有很多事情就没有写出来了。
除了普遍启示之外,还有第二种《圣经》以外的来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旧约历史一个时期的神学结构,那就是《圣经》以外的特殊启示。
旧约《圣经》表明,上帝藉着梦、异象、声音和类似的事情,把特殊启示赐给具体的人。不言而喻的是,《圣经》中有很多圣人领受了很多特殊启示,是没有具体的《圣经》证据支持的。上帝甚至把特殊启示赐给以色列以外的一些人,如麦基洗德,甚至约瑟那个时候的法老。有时候旧约《圣经》暗示,这些《圣经》以外的启示发生了,甚至古人对此很是清楚。例如,听上帝在创世记7章第2第3节对挪亚说的话:
凡洁净的畜类,你要带七公七母。不洁净的畜类,你要带一公一母。(创世记7章第2-3节)
在这一段,上帝命令挪亚把动物带上方舟时,要分清哪些是洁净,那些是不洁净的。但是在《圣经》中我们找不到关于上帝向挪亚启示哪些动物洁净,哪些不洁净的记录。我们能得出的最佳结论,就是上帝特别向挪亚或他之前的某个其他人作过启示,如何分辨洁净和不洁净的动物。
当我们探索旧约《圣经》历史某一个阶段表现出特有的神学结构时,我们也要注意到一些迹象,就是上帝可能赐下了其它特殊启示,但对此我们并没有《圣经》记载。当我们关注到这种《圣经》以外的启示时,我们就能更完全把握我们所观察的历史阶段中,那些贯穿一致、综合的神学结构。
看了其中一些帮助我们掌握旧约《圣经》某个时期神学结构的很多来源之后,我们现在要来看我们遇到的神学结构的不同层次。
当我们寻找某个特定历史阶段的旧约圣经神学综合、逻辑的安排时,我们很快就会发现神学结构是有不同的层次的,它们包括的范围很广,是从非常简单的结构到非常复杂细致的结构。
要明白为什么会是这样,我们就要来看看神学结构的三个层次。第一,我们要关注「基本层次」的综合神学「结构」;第二,我们要看一个「中级层次」的综合神学「结构」的例子。第三,我们要探索相对「复杂层次」的综合神学「结构」。让我们首先来关注旧约历史阶段所启示神学特征的那些基本逻辑安排。
最基本的神学结构是在于上帝具体作为和话语之间的逻辑联系和牵连。要明白我们所讲的意思,我们要看两个问题。第一,我们要探索上帝的作为启示和话语启示逻辑相交的一些方式。第二,我们要以一段具体的经文为例,说明我们讲的到底是什么。让我们首先思想存在于上帝作为和话语之间的各种逻辑相交。
上帝的特殊启示用很多方式彼此发生关系。首先,上帝的作为常常与他的话语相交。就像我们在上一课看过的,上帝的话语常常以预言的形式,先于他的作为。其他时候,上帝的话语几乎是与他的作为同时发生,解释他正在做什么。还有另外一些时候,他的话语是在他的作为之后出现,表明上帝在过去所做之事的意义。
与此同时,上帝的作为也通过预告、说明和应验他的话语,对此作出阐明解释。例如,当上帝在说话之前就采取行动的时候,他的作为常常预备他的话语到来,预告他要说什么话。当上帝几乎是与他说话同时采取行动时,他的作为常常就阐明了他解释性话语的含义。当然,当上帝在说话之后采取行动时,他这样做常常是为了要应验他之前说过的话。
但除此之外,基本神学结构也在上帝的作为与他的其他作为逻辑相交的方式上表明出来。在这些情形里,逻辑一致性是以几种方式表现出来的。我们只说几种可能性:有时,上帝的一个作为只是简单加在另个作为之上,或者与之组合;其他时候,上帝做的一件事预表了他做的另外一件事;上帝的作为为更多的作为预备了环境;有时候上帝的作为引发其他的一些作为。
除此之外,当我们看到上帝的话语启示和其他话语启示是怎样逻辑相交时,基本的神学结构也就表明出来了。再一次,可能存在的联系是数之不尽的。我们只讲几样,一段话语可以很简单地加在另外一段话语之上,一段话语可以是另外一段话语的逻辑基础,或者一段话语可以解释另外一段话语。
上帝的作为和话语用不同的方式彼此相交,这就建立了的许多逻辑安排。上帝具体的作为和话语相交,这就构成了那数之不尽,错综复杂的逻辑牵连网络。这些牵连构成上帝在旧约《圣经》特定历史时期建立的综合神学结构或一致神学观。
我们头脑里有了这种一般概念,这就有助举例说明上帝作为和话语的相交,是怎样在一段特定的经文中构成一致的神学结构的。例如让我们来看创世记2章15到22节关于夏娃被造故事的一部分。在当中我们看到这些熟悉的话。
耶和华上帝将那人安置在伊甸园,使他修理看守耶和华上帝说:「那人独居不好,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耶和华上帝用土所造成的野地各样走兽和空中各样飞鸟都带到那人面前,看他叫什么。那人怎样叫各样的活物,那就是它的名字。只是那人没有遇见配偶帮助他。耶和华上帝使他沉睡,他就睡了。于是取下他的一条肋骨,又把肉合起来。耶和华上帝就用那人身上所取的肋骨,造成一个女人,领她到那人跟前。(创世记2章15-22节)
首先请看上帝作为和话语之间的一些逻辑相交。这段经文在15节讲到上帝把人安置在伊甸园,让他看守。这个作为与18节前半节,上帝说「那人独居不好」的话语相交。一眼看上去,我们可能以为亚当在伊甸园中的生活是极其美好,但是上帝的话语反映出他之前的作为,并指出亚当单独生活不好。
类似,我们也看到18节后半节的话,「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这预言了在22节上帝造女人,实现这句话的作为。上帝作为和话语之间的这些逻辑联系显明了一种简单的神学结构,从这一段历史时期生发出来的一套一致的信念。上帝创造人看守他的园子,但这任务要求男人和女人来完成。
上帝在这故事中不同的作为,也用不同的方式彼此相交,启示出各样综合的神学结构。上帝已经创造出动物,预备亚当在19节给它们起名,以此运用他的权柄。20节告诉我们,亚当在动物中并没有找到一个帮手,这就部分地解释了亚当与动物互动的目的。上帝的这些作为显现出一种简单的神学观点,一种看待这些事情的逻辑方法。上帝命定人管理动物,而不是在它们当中找到适合他们的帮手。
最后,我们又可以在18节看到两句启示性话语之间的逻辑相交。上帝一方面说:「那人独居不好。」这句话是上帝说下面那句话的原因,「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这种逻辑联系显明那一致的神学观点,就是上帝解决人那不好的单独存在的方法,就是创造出一个合适的帮手。这个简单的例子举例说明了我们在旧约《圣经》中一次又一次遇到的情况。综合神学结构,一致的神学观点,是通过上帝作为和话语的相交启示出来的。
现在我们要来看描写旧约《圣经》历史不同阶段的中级神学结构。
当我们特别留意到中级或中等复杂程度的综合神学结构时,我们会发现上帝具体的作为和特定的话语常常就显得更加地清楚。正如我们刚刚看过的,上帝单独的作为和话语不是彼此孤立发生的。他一整套与一整套的作为和话语之间也是如此。它们都是彼此之间相互配合,从而阐明我们所观察的历史时期中更复杂的神学逻辑结构。
中级综合结构有很多种,但为了我们的目的,我们只是集中来看一种,这就是上帝的圣约。首先我们要勾画圣约的逻辑动态,然后我们要举例说明,这种逻辑结构是如何帮助我们领会一段历史时期的神学的。首先让我们来看圣约的动态。
人很早就认识到,旧约以色列的信仰是圣约性的。《圣经》里充满了约的概念。尽管对于圣约,我们可以讲很多事请,但我们只是简单来看看旧约《圣经》中上帝圣约的一个方面:就是它们怎样帮助我们理解具体上帝启示的一致性。
尽管在旧约《圣经》中,每一个圣约都有独特之处,但它们全部都表现出一种认识三种主要元素的逻辑方法,这三种元素就是上帝的慈爱,人类的忠心,祝福顺服及咒诅悖逆的后果。上帝和人类之间的关系,总是由这三种元素之间的逻辑联系控制。上帝把人带领进入与他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维持他们的方法,就显明出上帝的慈爱。但是作为回应,人类应当通过遵守他的诫命,表明对上帝的忠心。另外,旧约《圣经》中的每一个圣约都列明了后果:那些顺服上帝诫命的人要得到祝福,那些悖逆的人要受到咒诅。
认识到旧约《圣经》历史的每一刻都是由这些逻辑圣约结构管理,这点非常的重要。它们仿佛是构成一块模板,帮助我们看到在它们背后,上帝所有的作为和话语启示是如何组织起来的。有时候,上帝的启示表明了他立约的慈爱,他对人的良善。其他上帝的作为和话语表明他期望人对他忠心,人类应当如何回应他的良善。上帝的启示常常吸引人也来留意祝福和咒诅的后果。我们对旧约任何一个时刻的神学逻辑结构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取决于上帝启示的每一个特征是怎样切合到这些圣约框架之中的。
为要举例说明这种中级综合结构是如何运作的,那就让我们进一步来看在创世记第2章夏娃被造的例子。我们已经知道,创世记第2章的故事是发生在上帝一开始与亚当立约的时候。我们要在下一课讨论这约的独特之处。然而在这里,我们只要简单留意,关于上帝的慈爱,人的忠心和祝福与咒诅的后果的逻辑结构在这段经文里明显的表现形式。
首先,在创世记2章8节,当上帝首先把亚当安放在他的园子当中时,他是向亚当表现出奇异的慈爱。但也请注意,上帝给了亚当要对他忠心的责任。亚当要「修理看守」园子。在这节经文背后的圣约结构是很明显的,上帝善待亚当,作为回应,亚当要修理看守园子,忠心服事上帝。
第二,上帝在18节认识到亚当的光景,说他要赐亚当一个合适的帮手,这就进一步显明了对亚当的慈爱。然后在19和20节,亚当开始通过给动物命名,实现他效忠的责任,他正确地发现,没有动物适合作他的帮手。
第三,在21和22节,我们看到亚当忠心地给动物命名,在动物中找不到合适帮手的后果:上帝恩赐夏娃作他合适的帮手,祝福亚当。在这一段经文中并没有明确的关于上帝咒诅这个后果的警告,但如果亚当没有尽责,我们就有各样理由相信,上帝不会在这些方面给他祝福。这个简单的例子表明,像圣约这样的中级综合结构是怎样帮助我们理解上帝具体的作为和话语启示。
认识了这些综合结构的程度之后,我们就要来关注复杂程度的综合结构。
我们讲到复杂的神学结构时,我们脑海里想的是大的神学框架或体系,指的是那些范围如此广泛,能把许许多多基本和中级的结构都包括在内,接着,再把它们和其他的理念进一步结合起来的神学体系。旧约圣经神学存在着许多十分复杂的神学体系,但我们只要特别关注其中一个最为显著的体系:这就是我们讲到有关上帝国度的神学。
关于这个话题,我们可以说的有很多,但在这一课里面,我们只是概括上帝国度的教义,这就足够了;然后我们要看一个例子,看它是怎样帮助我们发现旧约《圣经》历史一个片段的神学结构。
上帝国度的教义,指的是上帝对他的创造涵括一切的计划。从创世记到启示录,我们发现历史是不变地向一个目标推进,这目标就是上帝要像如今在天上一样,在地上建立他充满荣耀的统治,从一切受造之物那里得到尊荣和称颂。整本《圣经》讲得很清楚,就是上帝命定他的形象,就是人类,为着他荣耀的国度预备这星球,藉此达到这个目标。
尽管上帝起初只是把他的形象安置在那神圣的伊甸园中,人类却总是被上帝呼召,通过生养众多,管理这地来服事上帝,以此把上帝乐园的边界扩展到地极。正如我们在创世记1:28看到的:
上帝就赐福给他们,又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创世记1:28)
堕落进入罪中之后,人类要实现这项任务,就需要上帝的救赎和加力。尽管如此,那些被上帝从罪中救赎出来的人,仍被上帝呼召,通过向各处传他的救赎和治理,以此扩张上帝的国度。
令人难过的是,《圣经》一次又一次表明,上帝的百姓在他们的使命上失败,但上帝并没有放弃他的国度计划。当三位一体的第二个位格成为人,活出完全圣洁的生活,通过死在十字架上,为上帝百姓的罪付出代价,从死里复活,升天得到他当得的奖赏时,上帝的计划就最终得以实现。耶稣如今在天上作万有的王,他要在荣耀中再来,更新万物。当基督再来时,他要最终从地上消灭邪恶,作成新天新地。那时候,地要充满蒙救赎的上帝的圣洁形象,父上帝要降下,用他的荣耀充满全地。我们在启示录21: 9-23看到。
拿着七个金碗,盛满末后七灾的七位天使中,有一位来对我说:「你到这里来,我要将新妇,就是羔羊的妻,指给你看。」我被圣灵感动,天使就带我到一座高大的山,将那由上帝那里从天而降的圣城耶路撒冷指示我。城中有上帝的荣耀我未见城内有殿,因主上帝全能者,和羔羊,为城的殿。那城内又不用日月光照。因有上帝的荣耀光照。又有羔羊为城的灯。(启示录21: 9-23)
在基督荣耀再来时万物达到完全之前,上帝已经呼召他救赎的百姓担负起扩张他国度的工作。旧约信徒为此目的所作的每一个努力,都是在服事上帝伟大的国度计划。
《圣经》这个关于上帝的国度降临到地上的异象,是构成了一个涵括一切的综合神学结构,有助于我们理解上帝在历史中的启示。他在旧约《圣经》中所行所说的一切,背后都是他的国度计划。上帝要藉着他的形象,把他的统治扩张到全地而得到荣耀。这个综合神学结构帮助我们认识旧约《圣经》中所有上帝启示的逻辑组织。
要明白这个复杂的神学组织是怎样帮助我们更清楚理解旧约《圣经》故事的具体部分,就请我们再次来看创世记第2章中夏娃被造的例子。我们已经看到,上帝做了很多事,说了很多话,这些是用不同的方式,符合逻辑地相交在一起的。我们也看到,圣约动态的逻辑安排让人注意这个事实,就是上帝向亚当大大施行慈爱,他呼召他要忠心,亚当完成了他的一些责任,当上帝创造夏娃作合适他的帮手时,亚当就得到了祝福。
但是尽管看到这些神学结构,这对我们有所帮助,我们还是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有待解决。上帝为什么做这些事?他最终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可以在上帝国度的神学里面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正如我们已经讲过的那样,在创世记第1章刚刚开始的地方,上帝就在他的世界中赋予人类一个特别的角色。人类作为他的形象,被上帝呼召来作他义的工具,藉此上帝的乐园、国度可以扩展到全世界。但亚当不能靠着他自己完成他的国度使命。一个单独的人不能生养众多,管理全地。所以上帝进一步祝福亚当,给他一位合适的帮手,这位帮手能使他实现他在上帝国度中的角色。有夏娃在亚当身旁,上帝的形象就能生养众多,向前发展,拥有大量的人数,为上帝荣耀的统治预备这地。当我们以这个复杂的神学结构作为背景,来看夏娃的被造时,我们就能看见她的被造是朝着把全世界变为上帝国度向前迈进的重要一步。
就这样,我们看到旧约《圣经》历史的各个时期,在很多层次上反映出综合的神学结构。在基本的层次上,我们看到上帝的作为和话语是怎样彼此相交。我们扩展眼光,看到像上帝的圣约这样的中级层次的结构时,就可以看到上帝一套套的启示是怎样切合在更大的神学安排的逻辑之内。当我们来看更大的综合结构,比如上帝的国度时,我们发现上帝启示的一致性变得更加清晰。
在这一课我们探索了圣经神学家是怎样作成旧约圣经神学的共时综合的。我们看到了共时综合是对上帝作为和话语启示在旧约《圣经》特定历史时期的描述。我们也看了从旧约《圣经》不同文字体裁得出历史信息的各种方法。我们还看到,在一段历史时期内,怎样按照不同的层次来分辨上帝启示的综合神学结构。
我们认识到形成旧约圣经神学的共时综合,是圣经神学一种至关重要的方面。当我们认识到上帝是怎样在旧约《圣经》历史的特定时期启示出他的作为和话语时,就能更好准备来探索神学是怎样在整本《圣经》中得到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