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系统神学: 什么是系统神学?

一、介绍

有些人根本没有办法忍受一个乱糟糟的房间。我曾经有一个大学同宿舍的同学,他就是这样的人。我常常不收拾桌子就匆忙去上课,他总是随后帮我整理好。第二天,我又是弄得很乱,他又会帮我整理干净。一天,我出门的时候,他叫住我,问道,「你怎么搞的?难道你不知道怎样把东西归类放好吗?」

「我知道。」我向他承认,「我是知道怎样把东西理好,只是我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没有时间整理。」

至今我仍然记得他的话,「如果你花几分钟的时间把东西整理好,你会发现你还能做更多其他的事儿。」

的确,从很多方面来讲,我朋友的看法也适用于基督教神学。很多基督徒觉得,因为要为耶稣做太多的事情,所以抽不出时间来系统整理他们的神学。赢得失丧的人、开拓教会、教导《圣经》,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但是实际上,如果我们花一点时间来有条理、有系统地整理我们的神学的话,我们将真的能够在服事耶稣和他国度中做更多的事情。

本课是「建立系统神学」系列课程的第一课。在这个系列中,我们要探讨的是系统神学或者说是「分类神学」。系统神学是圣灵引导基督的教会把神学整理归类的主要方法之一。本课的标题是,「什么是系统神学?」在这个概要性的课程里面,我们将探讨一系列与研究系统神学相关的问题。

本课将涉及三个主要问题:首先,我们要将新约神学和系统神学进行比较,他们有何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第二,我们要查考系统神学的历史发展,它来自何处?第三,我们也要查考系统神学的价值性和危险性,这个神学科目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让我们先来探讨新约神学和系统神学的关系。


二、新约

认识到从系统神学和新约圣经之间的关系入手十分重要,原因在于我们这些跟随基督的门徒,毫无争议地要完全委身于《圣经》自身的权威,而不是其他任何的神学体系,无论这些体系有多么好。《圣经》以外的所有神学体系本身,都会反映出罪人的不完全性。因此,一开始,我们就应该把重点放在把系统神学和《圣经》的相互比较上面来。在那些方面它与《圣经》相同?在那些方面不同?

要了解新约神学和系统神学的关系,我们将谈到两个问题:第一,系统神学的概况;第二,新约神学的的概况。让我们首先来看看系统神学的概况。


系统神学

从历史观点上来讲,系统神学是基督徒建立神学最有影响的方式之一。实际上,很难发现世界上那一个基督徒没有接触过系统神学。当我们提到神是三位一体的神,就是说神有三个位格,享有同一个本质,我们依赖的就是系统神学家的工作;当我们提到基督具有完全的神性和完全的人性,我们所指的就是系统神学所解释的教义;当我们使用重生、信心、悔改、成圣、以及得荣耀这样的词汇时,就是在使用系统神学家为我们所定义的术语词汇。然而,尽管系统神学影响深远,大多数基督徒对什么是系统神学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

你可以想象,神学家们会用不同的方式来定义这种研究神学的方法。然而,我们可以通过看看路易斯伯克富所给出的定义,就能够抓住传统更正教系统神学关注的中心;此定义来自于他在二十世纪中叶所写的著名的《系统神学》一书。

在其著作的第四章,伯克富这样定义这门学科,

「系统神学是寻求对基督教信仰的所有教义真理,进行系统的陈述。」

这个直接了当的定义,突出强调了系统神学的三个方面:第一,它本身所关注的是「真理」;第二,它试图按照不同真理之间的逻辑关系,用「系统」的方式来陈述真理;第三,系统神学的建构是在「基督教信仰」的环境之下进行的。

伯克富的定义中所包含的这些元素将引导我们从三个方向进行讨论:第一,我们要看一个事实,就是系统神学透过持定《圣经》的真理而试图能够符合《圣经》;第二,我们要看看系统神学透过建立一个体系,使《圣经》的真理能够在彼此的关系中被理解,而试图符合逻辑;第三,我们要考量系统神学的方式是符合传统神学中的重点和优先次序。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系统神学要符合《圣经》。


符合《圣经》

当伯克富说系统神学是有关「教义真理」的时候,他是说系统神学依赖的基础是《圣经》。因为更正教神学家坚持认为「唯独《圣经》」(Sola Scriptura),说我们注重在教义真理上面,意思是说,我们神学的一切必须和《圣经》一致。实际上,我们的系统神学大部分都是直接从《圣经》而来的。伯克富在他的《系统神学》中很清楚地表达了他的观点,他这样说,

「系统神学家一定要使系统神学的每一个部分都深深地扎根在《圣经》的土壤里面。」

糟糕的是,基督徒不总是用这样的方法来思想系统神学。在把系统神学建立在《圣经》的教导之上尝试中,神学家至少已经经历了三个基本的方向。一些神学家只是把系统神学看成扎根在教会传统的教理上面,他们仅仅把它视为历史中教会教导的详细分析。另外一些神学家则把系统神学看成是,主要扎根在宗教的经历上面;这些神学家寻求的是,把人类宗教的直觉和想象整理成有系统的次序。还有其他的一些神学家,把哲学作为系统神学的形成土壤,虽然这些哲学往往与基督教信仰并不相干。结果,这些神学家就把系统神学变成了宗教哲学。

每一个从事系统神学研究的人,从某种程度上,都会涉及教会传统、宗教经历和哲学考量,但是我们的课程中,我们要把健全的系统神学定义为,最终来讲要扎根在《圣经》教导上的神学科目。我们不会寻求把教会传统、宗教经历或者哲学思想作为我们神学系统的基础。就像基督自己一样,我们明白一切正确的神学,包括系统神学,一定要符合《圣经》。

既然我们已经看了系统神学一定要力求符合《圣经》,那么我们就来思考系统神学要努力符合逻辑,把《圣经》的教导进行归类整理、系统安排。


符合逻辑

就如伯克富的定义指出的,这门学科寻求对「教义真理的一个系统陈述」。或者象他在别的地方详细阐述的,「系统神学家寻求的是,把教义真理整理成一个有系统的整体。」

从这个观点来看,系统神学家的工作是来总结基督教的信仰内容,使之形成一个综合的、有次序的、甚至有逻辑性的体系。系统神学家寻求的是,怎样清楚地把《圣经》的教导展现成统一的、有逻辑体系的信仰内容。

每一个时代中,总会很多的基督徒习惯于让他们的信仰内容,相对来说流于支离破碎的状态。我们相信神的某些属性,我们也相信有关信心和救恩的一些真理,我们还相信关于伦理道德的其他信仰内容。虽然大多数基督徒相信很多的内容,但是我们常常把我们的信仰内涵搞得的彼此隔绝、毫无关联。

相比之下,系统神学高度重视的是展现基督徒信仰内容的一致性。系统神学家根据《圣经》不同之处零散的教导,尽可能综合、连贯地解释他们之间的逻辑联系。实际上,这就正好说明了为什么这门学科称为系统神学。其目的是为了展示《圣经》所教导的神学系统

第三点,系统神学不仅要试图符合《圣经》,合乎逻辑,而且要继续保持基督教传统所关心的,注重历史已向教会表明了的重要教义。


符合传统

伯克富的定义在提到这方面的内容时说,系统神学处理的是关于「基督教」的教义真理。

他对定义中的这个方面又进行了这样详细的说明,

「系统神学家不可能继续在这样的假设上,就是过去教义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错误,因此他必须全新地开始他的工作或者翻开崭新的一页。」

在系统神学中,我们寻求从基督教方面、从传统神学的重点和优先次序方面,来查看教义。因此,系统神学不仅与《圣经》相互对应,而且要与教会历史中神学家们所表述《圣经》教导的主要方式来彼此互动。

关注传统所强调的重点,解释了为什么每一个可靠的更正教系统神学都遵循相同的基本结构,系统神学家沿袭很多世纪来神学所显示的重点,他们以如下的方式组织《圣经》的教义,首先,他们要么以《圣经》论,即关于《圣经》教义开始,要么以神论,即关于神自身的教义开始。接着,他们就转向人论,即有关人的教义,尤其集中在人类对救恩的需要上。然后,就是救恩论,有关得救恩典的教义。接下来是教会论,就是有关教会的教义。最后,提到末世论,即有关人类和世界结局的教义。这个基本的次序是系统神学的特点,因为系统神学家的这些优先次序是来自传统基督教神学的基本轮廓。

所以,我们至少可以发现系统神学的三个基本特点,纯正的更正教系统神学家们寻求建立的神学要《圣经》化、逻辑一致、以及符合传统所强调的重点和优先次序。

既然我们已经勾画了系统神学的基本轮廓,现在就转到我们所要讨论的第二个重点:新约神学的模式。


新约神学

当然,一个好的系统神学家会关注整本《圣经》,包括旧约,但是在本课中,我们只限于对系统神学和新约神学进行比较。

在很多方面,就像伯克富的所说的,把系统神学看成是扎根在新约中的一棵大树是合适的。这个比方很有帮助,首先就是因为它告诉我们系统神学是从《圣经》中诞生的。纯正的神学家尽可能使他们所讲的和新约所讲的相一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正确的系统神学基本上就是新约的神学。

但是第二点,像一棵树,系统神学也会从《圣经》的土壤当中延伸出去,也就是说,虽然系统神学来自于新约,但是它长成的结果和新约会不太相同。

为了了解这些不同,我们将稍微谈到新约神学区别于系统神学的四个方面,第一,新约神学相对的多元性;第二,新约神学的教牧特点;第三,新约神学用文字体裁来表现。最后,新约神学的基本架构。我们先来看看新约中变化多样的词汇和类别。


多元性

就如我们已经了解的,系统神学的建立是围绕着不同的主题进行的,这些主题在教会历史中已经反复地被讨论。这个悠久的历史已经产生了一套相对统一的术语和类别,所有的系统神学家都始终愿意随从这些术语和类别。固然,不同的系统神学家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这种一致性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是,系统神学整体上来说是高度标准化的,这样,使用的术语和类别基本是相同的。

新约《圣经》没有反映如此广泛的一致性,在术语和类别方面,新约比系统神学更具多元性。这里,我们必须小心不要在此点上扩大化,在很多基督教主要的、基本的问题上,新约作者使用了一般平常的词语、概念和思维结构。这并不等于说新约好像行云流水一般,没有任何的一致性。

比如,他们都大致相同地按照旧约的教导来描述神,他们都教导说耶稣基督或是弥赛亚,而且解释很多与此相关复杂的信仰。他们都同意一些基本的含义,比如罪和救恩。这种一般共性特征是十分广泛的。

然而,除了这些共性,很明显,新约神学也非常的多样化。不同的新约作者,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神学。

他们之间的不同,可以从有机默示的教义中找到一个原因。圣灵引导《圣经》作者避免出现错误,避免彼此矛盾,但是圣灵没有为了一致性而限制新约的作者使用一样的名词术语和一样的类别。每一个《圣经》的作者从自身的背景、个性、和经历来进行写作。结果,新约作者以相互补充来表达基督教信仰,但是却用不同的方式。

这就是为什么保罗描述基督教信仰的方式和路加的方式不完全一样的原因,约翰不同于马太马可不同于彼得。与系统神学中用标准的方式来表述一切相比,新约神学比较多样化。

除了比较多元性之外,新约神学也比系统神学更具有教牧性。


教牧特点

系统神学的建立是逻辑连贯、综合表达基督教信仰的教导。它尤其注重永久性、普遍性的真理。结果,系统神学往往要求抽象化的、神学化的质量,强调一些东西,比如神自身和赎罪的原理、圣礼以及其他一大堆抽象的问题。

相比之下,新约神学更具有教牧性。新约的作者表达他们神学的方式,是根据特定的需要而用特殊的方式。同样,我们必须小心不要夸大这种情形,新约作者也涉及永恒的、抽象的真理,但是基本上他们的写作更多是针对当时众多信徒所面临的特殊挑战而写的。

比方说,这种以教牧为中心的出发点,也就解释了保罗书信为什么彼此之间有如此不同。如果保罗有意写一个系统神学,他能够写一封书信就好了。但是他每封书信内容和重点都大相径庭,因为每一封都是针对不同教会的不同需要。

毫无疑问,新约的作者们对神学都有很深的理解,但是以《圣经》写作来表达他们的神学时,他们没有打算只是要专注在解释这些高深的观念上。相反,他们的目的是要透过将神学实际应用在生活情形中,来牧养群羊。因此,新约的作者没有专注在教义的逻辑解释,而是集中在现实中人群的实际需要,和集中于能够满足这些需要的神学方式上。这样一来,他们的神学著作和标准的系统神学看起来就大不一样了。

第三点,新约神学和系统神学截然不同的原因是新约用多样化的文字体裁来表达神学。新约的作者使用各种不同的文字形式和风格。


文字体裁

系统神学的写作只有一个基本体裁:我们可能称之为长篇的论章或论文。出现在系统神学几乎每一件事情都是这类文体。

相比之下,新约的神学却用很多种类型的体裁来表达,新约中有各种各样的文字类型。广泛来讲,包括两种主要的文字体裁:叙述体和书信体。福音书和使徒行传主要是叙述体,而新约后面其他的部分是使徒书信或书信体。在新约叙述体和书信体之中,我们也发现有诗歌、祷告、命令、控诉、个人申诉、异象、劝勉以及其他很多种文字形式。然而,这些体裁在系统神学中却很少出现。

在基本的神学框架或结构的比较上,系统神学和新约之间也存在很多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把彼此相关的教义组成神学的方式。


基本框架

系统神学特别遵循在若干世纪的教会历史中发展而来的基本框架结构。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几乎所有的更正教系统神学都是以这些线条来组织:开始是有关《圣经》教义或神的教义,接下来的是,人论、救恩论、教会论、末世论。

熟悉新约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清楚,新约的作者们涉及到所有这些主题。新约教导了有关《圣经》、神、人、救恩、教会和末后的事情,但是同时,和系统神学不一样,新约《圣经》没有按照这些主题线条来组织安排,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相反,与一世纪的很多犹太神学家一样,新约作者很大程度上围绕神的弥赛亚国度为主题来组织他们的神学。

基督降临以前的许多世纪,旧约的先知表明神要审判犯罪的以色列国,使他们被掳到外邦并遭受外邦人的残酷统治。但是,先知也预言到在末后的日子,神要请亲自带领以色列百姓离开被掳之地,并带来一个全新的、得胜的和祝福的日子。神要使这一切透过弥赛亚来实现,弥赛亚要在地上建立神国度的最后阶段,对悖逆神的一切敌人进行最终的审判,对一切信实的犹太人和外邦人进行最终的祝福。到了新约时候,犹太人已经历经了几个世纪被掳外邦的极大痛苦。为此缘故,弥赛亚的来临和随之而带来的神国度的最后阶段,即使不是整合了犹太教神学最核心的关注点,也可称为那时最为关切的主题之一。犹太教神学家常常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这样问题上:弥赛亚何时来?弥赛亚将如何带来审判和祝福的巨大末日?在期待弥赛亚来临时,神的忠信子民应该如何生活?

这些主题也是新约作者主要关注的主题,新约作者围绕神国度的最后阶段和弥赛亚来建立他们的神学,但是他们是以基督教独特的方式来表达的。

耶稣和他的门徒们说明了,被掳的结束和神的弥赛亚国度不会像大多犹太神学家期望的、以简单地、直接的方式来到。新约作者的一个根本目的就是要解释,从这个被掳和犯罪的时代过渡到神的弥赛亚国度的时代,包括了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根据新约《圣经》,耶稣在地上时,奠定了被掳时期的结束,而开辟了神的弥赛亚国度的大典。有一天,基督会要再来,带来他完全荣耀的国度,完成最后的审判和祝福。但是在此之间,被掳的世代和神的弥赛亚国度的世代同时共存。

新约作者们按照这个基本的架构来组织他们所相信的一切。例如,他们没有抽象地解释神,他们主要关心的是,解释神在罪恶的世代中他的作为如何;在现在这个重叠的世代中他的作为如何;以及在将来的世代中他的作为如何。他们没有提供基督论的教义讨论,相反,他们分别解释了在国度奠基时期、国度延续时期、国度成就时期,耶稣是谁。

圣灵也在这三个阶段中被描述成一个已经来到、一个现在使教会充满能力以及一个将来充满一切的那位。甚至救恩方面的教义也架构在这种概念模式中。救恩是已经完成之事,但是,在国度的继续延续时期,救恩仍然在完成过程中,直到基督在荣耀中再来的时候,救恩才彻底地完成。从这个意义上讲,新约神学的基本结构和系统神学的基本结构相差很大。

因此,我们看到系统神学和新约神学相比,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处。系统神学深植于《圣经》当中;其阐述的一切或神学观点必须忠实于《圣经》,确定是相同的教义和事实。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两者是十分相似的。但是同时,在系统神学和新约神学之间又存在重要的差别。

既然已经探讨了新约和系统神学之间的关系,我们就已经准备好来讨论我们的第二个主题:系统神学在基督教会历史中的发展。


三、历史发展

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系统神学和新约神学存在许多极大的差异。然而,这些差异产生了下面一些的严重问题:为什么忠实于《圣经》的更正教徒们会赞同一套与新约相差甚远的神学系统?系统神学怎么会成为忠实的基督徒建构神学时高度重视的方法之一?

我们可以这样来概述这个问题。系统神学产生于教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对变迁世界的回应和事工。当基督教从耶路撒冷扩展到世界其它地方的时候,基督教神学家面对多种的变化和挑战,需要有所回应。部分的回应就是找到一个新的方法来解释并应用《圣经》的教导。最后,他们采用的策略本身就演变成了系统神学。

起初,很多基督徒对为了回应文化的变迁来构造神学的想法,产生了一些的反弹。但是新约讲的很清楚,作为基督的跟随者,我们有责任坚守《圣经》向我们启示的真理,同时,要传讲真理,使别人能够明白真理。实际上,基督自己在大使命中这样教导我们。马太福音28章19-20节,耶稣是这样说,

「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马太福音28章19-20节)

这里请注意:耶稣没有说,「所以,你们要去对万民读《圣经》。」当然,当众宣读《圣经》是教会的一项重要使命,但是这不是耶稣在大使命当中命令我们去做的。为了完成他给我们的使命,我们要「教训」他的话,也就是要教导《圣经》。

换句话说,我们要找到一些方法,来传讲《圣经》真理,这样往往会牵扯到用一些方法来构造和解释我们在《圣经》当中发现的真理,为的是我们身边的其他人能够明白。系统神学之所以产生和延续到今天,其愿望就是为了能够有效地教导、传讲、和完成大使命。

我们将简要地用三个主要的历史发展阶段,来描述导致系统神学成为今天我们熟悉的形式:首先,早期教父神学,大约从主后150年到主后600年,开始并朝向系统神学的方向发展;第二,中世纪神学,大约从主后600年到1500年,此时,神学的研究方式发展成了系统神学的先驱;第三,更正教神学,从1500年到现在,更正教用来建构系统神学的方式。让我们开始从耶稣和使徒之后的早期教父时期,来了解走向系统神学的最早动向。


早期教父神学

为了了解这个最早走向系统神学的关键步骤,我们将涉及两个方面:首先,教会在早期教父时期所经历的文化变迁;第二,因为这些文化变迁的结果所引起的神学变迁。让我们先来考量教父时期所发生的文化变迁。


文化变迁

早期教会在使徒之后面所临的其中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基督教中心从他的发源地巴勒斯坦地区转向外邦人世界的运动。这个变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外邦人代替犹太人成为教会里最主要的神学家。

教会领袖的转换导致了基督徒建立神学方式的重大变化。当外邦人的神学家寻求在外邦人的世界中宣讲福音的时候,他们开始采用与当时希腊罗马文化相关的方法,来解释和辩护他们的信仰。他们开始使用当时希腊哲学的术语描述基督教的内容。

非常有趣的是,基督徒不是第一个把《圣经》与希腊文化带入有实质性对话的人。基督之前的几个世纪以来,无数的犹太人分散居住在外邦人的地域。当他们以旧约信仰生活在外邦人的世界中时,犹太教的宣教士或劝人归信犹太教的人,就尝试跨越犹太教和外邦人世界之间的鸿沟。

当这些犹太人接触外邦人的时候,他们采取两条路线,这也是后来基督徒跟随的途径。一方面,很多犹太人使他们的信仰希腊化,到一个地步他们变成了混合主义。他们不恰当地把正统的旧约信仰与外邦的信仰惯例结合在一起。其中一个最有名的混合主义的例子,出现在亚历山大斐洛的作品中,他生活在主前30年到主后50年。斐洛摩西五经当作寓言,辩论说他的犹太信仰值得尊重的,因为它和古典的希腊哲学和谐一致。以此方式,他试图将旧约信仰和外邦人理性文化之间的差异减到最小。

与此同时,这些这几百年里,很多犹太人在他们所处的希腊文化中,找到合宜地进行宣教的正当事工方法,而没有在本质上妥协他们的《圣经》信仰。这种事工最伟大的例证,就是旧约《圣经》七十士译本的出现,即旧约希腊文译本。在整个地中海地区的犹太教会堂里,旧约的希伯来原文翻译成了希腊文译本,这样,不懂希伯来文的犹太人和外邦人就都能够阅读《圣经》。

早期教父时期的基督教神学家也进入这两个导向。一方面,很多教会领袖陷入了基督教的混合主义中,因为他们在试图使新约信仰希腊化的过程中走得太远。他们把纯正的基督教信仰和外邦人的信仰惯例混合在一起。一些混合主义的形式在新约《圣经》中的教会里就已经出现,然而,到了早期教父时期,一些著名的异端教派,例如爱宾主义,巴西里得主义,和诺斯底主义才在基督教中发展起来。另一方面,正统的基督教神学家在拒绝混合主义的同时,他们透过与周边希腊文化的世界观相互影响,找到合宜的方法来在外邦世界中开展着正当事工。当这些真正的信徒在万民中执行神的大使命时,他们按照那个时代的哲学和宗教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神学,却没有妥协《圣经》真理。

记住这些文化转换,我们现在看一看在早期教父时期,为了回应在外邦世界中宣教事工所遇到的挑战,真正的基督教神学变化的一些方式。在这个时期,基督教神学出现什么样的神学总体趋向?


神学变迁

在早期教父时期,地中海地区,占主导地位的哲学和宗教潮流是众所周知的新柏拉图哲学观点。新柏拉图哲学这个名词包含了很多不同的观点,代表了一个广泛的宗教哲学。被称为「新柏拉图主义」,是因为其来源于柏拉图的教导,同时,也包含了由生活在主后203年至279年的普罗提诺Plotinus)所提出的新观点。

虽然这个宗教哲学很复杂,但是我们用三个论点来概括总结其中心主题:二元论、理性主义和神秘主义。

第一点,新柏拉图主义主张二元论,它宣扬在精神界和物质界之间存在基本的对立面。新柏拉图主义的二元论认为纯粹的精神是好的,而纯粹的物质是完全邪恶的。虽然认为神自己同时超越精神和物质之上,但是因神的美善,他把自己神圣的理智,他的光或他的道散布在精神和物质的世界。这种神圣的力量从神而来,流遍整个现实世界,带来次序和形态的不同程度,首先从精神界开始,然后下移到物质界。

这种二元论的观点当然会对于人类的生活产生一定影响。有人说,人们出生在物质世界,就等于禁锢束缚在物质界里面。但是新柏拉图主义主张人类生活的最高良善,就是摒弃物质界一切的缠累去寻求神。

这种冲破物质世界隔绝来寻求神的观点,带领我们来到新柏拉图主义的第二个重点,就是理性主义。

当人们试图挣脱物质世界对他们的禁锢时,他们开始强调人的理性,就是存在于每一个人里面精神和理智的能力。透过仔细的推理和反思,人们能够大幅度提升自己超越缠累他们的邪恶物质。

尽管理性反思很重要,但是对真正有道德的人,这仅仅是个开始。新柏拉图主义号召人们要超越人类的理性,进入神秘主义。为了彻底地脱离物质,完全与神联合,人们必须除去他们自己的理智能力,达到神本身的程度。

因为新柏拉图主义者相信神超越一切,甚至超越人类的理性之上,最后,人类只有接受神秘的启示才能与神达到联合,这种启示完全超越人类的思维之外。此类忘我的精神境界应该来自神的光和神的话的灵感,他充满了整个的创造界。结果就是完全的与神联合,极度的快乐,达到人类命运的至高终点。

教父时期,这些哲学和宗教的概念在地中海沿岸地区非常流行,以致一些忠信的基督教神学家也不可避免的与之互动。实际上,他们是根据新柏拉图主义的信仰来架构他们的神学讨论。

很多这些努力十分合理。比如,早期教会的一些大公会议,象君士坦丁堡迦克墩会议,从新柏拉图主义的观点表达了《圣经》的信仰。一些著名的神学家,象亚历山大革利免俄利冈、甚至奥古斯丁,也以类似新柏拉图主义的形式表达他们的神学。

教父时期,忠信的基督教神学家们,不允许他们对柏拉图主义的关注来代替他们对福音真理的根本委身。他们坚固地持守着《圣经》真理。但是他们也明白新柏拉图主义确实能够帮助他们,用他们和那时代人可以理解的方式来解释《圣经》。通过这些与他们文化的交流方式,来把福音传出去,建立教会,带领很多不信的人认识基督得救的知识。

有很多种方法我们可以总结新柏拉图主义在教父时期的影响,但是,就我们的目的而言,我们将指出教父神学的三个特点,与新柏拉图主义进行概括性的比较:教父神学的属灵优先性、理性主义的重要性、神秘主义的重要性。让我们首先来看看,在新柏拉图主义的影响下,教父神学的优先次序。


优先次序

你可能还记得新柏拉图主义的一个特点,就是精神界和物质界之间的二元论,教父神学回应这个二元论,以一种属灵优先胜于关顾世俗的方法来组编和介绍《圣经》的教训,我们称这个神学方法为自上而下的神学。总的来说,自上而下的神学是指高级的属灵思想要居首位,要在较低级的、属世的思想之上。思想神和神的道路神的本质是什么?他的属性是什么?神的唯一性是什么?三位一体是什么?教父神学中,对这些的关切要比对思想人类情形和物质世界的生活更为突出。这些居首位的事情成为教父神学的突出特点。

第二点,理性在神学中的重要性获得基督教神学家的高度欣赏,逻辑思维的关注成为神学的主要工具。


主要工具

就如我们已经看到的,新柏拉图主义其中一个主要的价值,在于相信人类有义务运用人类的理性来超越物质世界。早期教会的教父们作为对新柏拉图主义强调智力思维的响应,也开始注重神学中的智力思辨。权威的基督教神学家们更多集中在仔细地对基督教信仰进行理性的探索和解释,结果,许多新约《圣经》中没有详细说明或解释的教义就成了理性思索的对象。

例如,新约神学对像三位一体这样的教义,在很大程度上没有给予解释;新约作者们没有详细谈到三位一体中位格之间的关系。在教父时期,神学家利用逻辑分析来解释新约作者们对三位一体的相信,即使《圣经》作者没有直接详细地阐述他们的观点。

为了回应对圣父、圣子、圣灵的错误教导,早期教会的教父们透过精心的理性思维进行详细的区别,他们尽可能地给出许多的新约《圣经》没有涉及到的详细资料。这样,将理性应用到神学上,对于神学家在新柏拉图式的世界中,进行基督教事工的意义就变得非常重要。

第三点,针对新柏拉图主义对神秘主义的注重,教父神学也注重神秘主义,或者超越的灵性光照。


神秘主义

就如我们已经看到的,新柏拉图主义透过关注人类的思想所进行的仔细推理,仅仅是为达到与神联合,这个更高的神秘层次的垫脚石。理性是有限的,不能领会高级的精神界或灵魂界,达到这些更高的层次需要特殊的启示光照。

与此类似,早期基督教教父们详细解释像三位一体、基督的神性和人性、圣礼以及教会这些教义时,他们常常承认,这些教义的某些成分超越人类的理性。在他们的理性讨论中,通常伴随着一种认识,即人没有办法用理性去解释或辩护基督教信仰较高层次的真理。取而代之的是,人们能够透过超越人类理性范围的神秘启示、超然经历来理解这些真理。教父神学运用理性来服侍神的启示,但是他们对属灵的直觉依赖,要远远大于对逻辑推理的证明。

针对当时外邦人的世界,教父时期的神学家在面临教导、探讨、和辩护基督教神学的各种挑战中,他们的策略和重点也开始变换。这些变换趋向于在优先性上属灵的超过物质的,或称为自上而下的神学,使用理性分析和依靠神秘主义为教会确立了一个路线,最终就导致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系统神学。

既然我们已经看过了,在教父时期,神学家们怎样开始面对当时的希腊文化解释基督教神学,我们就转到中世纪的神学。这个时期,基督徒更加一致地把希腊文化有关人类理性和逻辑的观点应用到基督教神学中。我们会着重在一个常常称之为「经院哲学」的神学运动上,其发展大致在主后600年到1500年之间。


中世纪神学

我们探讨经院哲学的方法和探讨教父神学的方法相似。一方面,我们将要查看经院哲学时的文化变化;另一方面,我们要探讨相应产生在神学上一些的变化。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这些世纪中,文化上的变化。


文化变迁

首先,我们应该指出,经院哲学这个名词来自中世纪初欧洲高等教育的院校,这些学校中,雄辩的演讲者们,现代统称「逻辑」,就是拉丁词语里称呼的scholasticus经院哲学者。很大程度上,这些演讲者教导亚里士多的德逻辑,从而,「经院哲学」这个词就演变成为用来称呼极度依赖亚里士多德哲学逻辑的那些哲学和神学。

在中世纪发生的最重要的文化转化之一,就是产生了经院哲学。这个转化出现在地中海地区的知识界,从新柏拉图主义转向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体系之际。这个变化的结果,导致有影响的基督徒在解释和辩护基督教教义的方法上,都必须适应于亚里士多德的哲学。

当然,这个趋向经院哲学的变化经历了几百年,对此存有很多的抵制,尤其是来自基督教的神秘主义。但是到了阿尔伯图斯时期(又称伟大的阿尔伯特),他生活在1206到1280年间;和他最著名的弟子托玛斯阿奎那,大约是生活在1225到1274年间,此时的经院哲学已经代表了基督教神学的主流。在改教前夕,基督教神学的主流里已经深深地融合了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观点。

我们已经查看了导致经院哲学的文化变化,现在我们回头来看看经院哲学的一些基本特点,是那些经院哲学的特点构成了基督教神学研究的方法?


神学变迁

教父神学和经院神学之间虽然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他们之间至少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差别。总体上来说,早期的教父神学坚持主张,最伟大的神学领悟来自神秘的启示和灵感,但是经院神学却是高度的理性主义,强调逻辑在探讨、解释、辩护所有神学时的重要性。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甚至神自己,都可以透过应用逻辑进行仔细的分析。

经院学家们在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物理学、形而上学等著作上都有很好的教育,他们寻求用理性的观点来合理地表达基督教神学。由于这个原因,要想了解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建立,我们需要对亚里士多德的逻辑观点有一些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时间的关系,我们只能从四个方面提到亚里士多德的逻辑观点,对经院神学的影响:第一,精确术语的重要性;第二,命题推理的必要性;第三,逻辑三段论的价值;第四,理性分析的优先次序。


术语

首先,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性和逻辑思维的成功,取决于我们所使用的术语,以及我们如何仔细地定义这些术语。

同样,对于新柏拉图主义者和教父神学家来说,定义也很重要。但是,亚里士多德在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更加具体。基于他的物理学和形而上学的观点,亚里士多德描述事情分类的逻辑方法,甚至早期科学的方法,是透过定义一个事物的本质性和实体性,以及定义这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任何事物的偶存性和非本质性来展开进行的。

结果,为了能够清楚有效的在受亚里士多德思想影响的文化中传播基督教,经院神学家们也尽可能精确的定义神学术语。

为了举例说明经院学者怎样把亚里士多德对精确术语的强调,应用到他们的神学上的,我们看一看阿奎那《神学大全》中的一个段落。在题为「神是无限的吗?」这一章中,阿奎那介绍并回答了下面的反对观点:

「反对观点1:看起来神不是无限的。因为任何无限的事情都是不完美的因为它具有部分和物质但是神是最完美的,所以他不是无限的。」

为了回答这个反对观点,阿奎那注重在定义的问题上,听听他是怎样回答的:

「因物质通过形式而完美,从而物质成为有限;因此,无限作为物质的属性,有一些不完美的性质,因为就好像是无形式的物质。」

注意阿奎那在这个简明扼要的段落中使用的几个专门名词。他使用「物质」、「形式」、「无形式」、「有限」、「无限」、「完美」和「不完美」这样的术语。他以当时的人们能理解的方式来使用这些术语,因为这些术语与亚里斯多德的使用相一致。因此,阿奎那能够把他的观点和别人的观点细致的加以区分。强调术语的精确使用是经院神学的特点。

此种强调的结果,使得经院神学包含丰富的术语,经院学家们发展了广泛的基督教专门词汇,这对我们很重要,因为很多的术语在许多世纪以来在基督教神学中仍然继续使用。

除了启发经院神学家强调精确的术语之外,亚里士多德逻辑学著作也推动他们在传达神学真理时,也以命题为中心任务。


命题

命题是陈述一个事实,其最简单的形式由主语和表语组成。我们日常的谈话中一直在使用命题,请看这个句子:我是一个人。这个命题中,「我」是主语,「是个人」是表语。而且我们也都熟悉神学中的命题,比如,耶稣是神的儿子。象这样陈述事实的命题,是从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分析而来,他们对经院神学很重要。

亚里士多德专注在逻辑推论如何与命题运作。按照他的观点,逻辑无法在直觉或感觉、诗意或象征、谜语或祷告所表达的内容里来运作。逻辑所关注的主要是事实的陈述。我们只能在适当形式的命题中使用逻辑来分析一个主题。

依照亚里士多德的重点,经院神学竭尽全力使用命题来用表达其正式神学。那么,在不太正式、不太学术话的层次中,经院神学家也明白,基督教信仰需要包括其他形式的表达。很多经敬虔的经院学者也用诗词、圣诗、祷告等类似的形式来表达他们的宗教信仰。但是在精密深奥、理论学术环境中,神学信仰的表达和阐述是透过严谨的命题构造,来陈述和宣告事实。

为了举例说明经院神学以命题为中心,我们再一次回到阿奎那的《神学大全》,看看他在题为「神的知识是不是自明的?」这一章中的讨论。

反对观点1:看起来神的存在是自明的事。那些对我们来说不需证明的事物,是在我們里面自然根植而有的知识,是我们可以明白的基本原理。但是就如第8世纪的约翰大马瑟,这位著名的修士说过的,「神的知识是自然根植在所有人里面的。」因此,神的存在是无需证明的。

阿奎那是这样回答这个反对观点:

相反,没有人能够在意念上承认自明之物的对立面,就如哲人(参考亚里士多德)对于有关验证的基本原理的陈述。但是「神的存在」这一命题的对立面可以从意念上承认:「愚顽人心里说,没有神」(诗篇53:1)。因此,神的存在不是自明的事。

正如我们所料的,这段话提到亚里士多德关于什么是自明的技术含意,意思是「没有人能够在意念上承认自明之物的对立面」。但是,除此之外,我们能够看到阿奎那使用命题来回答他的反对者。他没有用赞扬或哀叹来表达情绪,他没有用责备或威吓对待他的反对者。相反,他用命题做连贯一致的回应。

这里,我们从阿奎那看到的是经院神学的总体特点。经院学者几乎把他们正规的神学讨论全部限定在命题之中,他们在神学问题上进行推理,透过在完美的事实陈述中仔细地定义术语。这个特点在正规基督教神学中变得如此的突出,以致于到现在,命题在系统神学中都保持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院主义和亚里斯多德在逻辑观点上相融合的第三种方法,可归纳为三段论的范畴。


三段论

总的来说,三段论是一种逻辑论证,用命题来组成前提和结论。

举例说明,在小学逻辑课本上,教导的一个很有名的三段论例子,大概是这样的:前提一:苏格拉底是个人,前提二:所有的人都会死,结论:因此,苏格拉底会死。

亚里斯多德花了很多时间确定不同的命题怎样在一个论证里面按一定次序排列,才能得出一定的结论。他探讨出了所谓的逻辑律(如同同一律)、非矛盾律和排中律,还有各种各样的合理推论法则,这个法则就是我们可以从不同的前提里面,正确地或合乎逻辑地推论出不同的结论。

当然,真正的神学论证常常很复杂,但是经院神学家在构成他们的神学论证时,试图使之和亚里斯多德的论证规条相一致。

再一次思考阿奎那在《神学大全》中的讨论:「神的知识是不是自明的?」。他用一个直接的三段论,来回应神的知识是不需要证明的提议。他这样写道:

没有人能够从智力上承认自明之物的对立面,但是「神的存在」这一命题的对立面是可以从智力上承认的:「愚顽人心里说,没有神」(诗篇53:1)。因此,神的存在不是自明的事。

这个三段论在此所展示的内容可以这样来表达:前提一:没有人能够在意念上承认自明之物的对立面,前提二:「神的存在」的对立面可以从意念上承认,结论:神的存在不是自明的。

这段话只是阿奎那透过仔细地运用三段论,来探讨如何辩护他的神学立场的一个例子而已。他对这个问题的处理方法是代表了经典的中世纪经院神学。实际上,这种着眼于三段论的方法,甚至在今天的系统神学中都保持这个至关重要的特色。

除了关注技术词语、依靠命题和逻辑三段论之外,经院学者也透过他们神学的优先次序来体现亚里斯多德的影响。


优先次序

亚里斯多德运用理性思维从静态、推理、等级的方面,来对事实进行分析。他用一个理性的垂直次序看待一切事情。按照他的观点:所有事情都属于某个特定的刻度位置之间,这个位置刻度的一端是低层繁杂、不完全的物质,另一端是高层的纯粹统一、完全的形式。而且他相信,哲学的一个任务是确定现实中的每一个环节在这个理性次序中的位置。

简单的来讲,神自己处在这个刻度的顶端。他是第一法则,万物的无因之因,神是单纯一致、单纯形式、单纯存在;天使处在神下面的一个层次;人类放在天使之下,因为他们是既有灵魂又有形体的。各种形式的动物生命又安置在人类下面;接下来是植物;接着是无机物;气、火、土、水四种基本元素位于无机物之下;原始物质处于刻度的最低端。

因此,为了能够在亚里斯多德的文化中沟通,经院学者试图按照亚里斯多德的这种模式,来解释他们的神学。他们严格地用自上而下神学的次序来组织他们的教义概要,也就是说,他们有意识地在开始强调相应于亚里斯多德等级的高层次的基督教教义,接着一直下来到相应于亚里斯多德刻度的低层次教义。他们始终寻求,从上到下来解释渗透在他们神学中复杂的理性次序,说明每一个部分如何跟其他部分相融合。

这种自上而下的神学倾向,在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的结构中是一目了然。《大全》的第一部分,以导言开始,然后就直接就进到经院神学最高优先的主题:独一的神;然后,阿奎那转到颂赞三位一体;接着,他集中在创造(这一章仍然注重神是万有的第一动因);阿奎那接下来就转到最伟大的创造物:天使;然后,他开始讨论六天的创造,涉及天使之下的物质创造;接下来的一章是有关人类的,这个有无形灵魂和有形身体的创造活物;最后,阿奎那《大全》第一部分的结束是神对[所有创造物的管理],包括那些只有形体的物质。

阿奎那《神学大全》中反映的亚里斯多德的优先次序,表现了经院主义基本策略的特色。这种倾向也体现了多个世纪以来正规基督教神学的特色,甚至体现在当今正式的更正教系统神学中。

我们已经看到了,基督教神学的方式,从新约的模式转向希腊文化的思维方式。首先,在教父时期,转向新柏拉图主义的二元论;接着,在中世纪时期,转向亚里斯多德的理性主义,现在,我们就把注意力转向更正教神学的方式,来比较这些发展。


更正教神学

有很多种方式来查看更正教神学,但是我们必须把我们自己限定在一个小的范围之内。我们要看更正教神学的三个阶段:第一,16世纪早期改教者的神学;第二,传统的更正教信条或信仰告白;第三,现代更正教的系统神学。让我们从早期改教者的神学开始。


早期改教者

早期更正教神学的目标是,按照和基于《圣经》自身的内容来重新建构基督教的神学,比如,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深深献身在再次主张《圣经》在神学中的权威。他们主要透过直接钻研和解释《圣经》的经文,来反驳当时来自保守的罗马天主教以及激进的重洗派的挑战。

结果,路德加尔文都没有写下任何神学论著,是直接等同于现代意义上系统神学。这个责任落到了路德的继承人菲利普墨兰顿加尔文的追随者塞奥多伯撒身上,他们对早期的更正教神学做了更为系统的整理。即便如此,早期改教者的神学著作中,的确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早期教父神学和经院神学的特点。

让我们以加尔文著名的基督教要义为例子来考量。《要义》起初是为了辩护更正教被指控为异端而写的。但是,在更正教的辩护观点中,加尔文对建立神学的方法表现出了重要的亲和力,综合了在改教之前的多个世纪中就已形成的这些方法。如果说加尔文只是随从教父神学或经院神学的模式,显然是不公平的。然而,在《要义》中,他的方式显示了对亚里斯多德逻辑的极大关注。他借用了技术术语;他大量使用命题来表达他的神学;在论证中建立三段论来进行推论;按照出自上而下神学的优先次序来定规他的神学。

时间不允许我们从加尔文的著作中,对这些事项逐一阐释,但是,我们很容易看到,他认可理性成为神学中一个主要的工具,而且看到他如何顺从自上而下神学的优先次序。另一方面,请注意加尔文肯定了研究辩证和逻辑方法所带来的益处,即便它们是由非信徒们发展出来的。

在第二卷第2章,他写道,

「如果主愿意藉着非信徒的劳力与服务,使我们得着物理,逻辑,数学,和其他类似科学的援助,我们就当接受;如果我们不好好利用上帝所赐的恩赐,恐怕我们就因懒惰而得到应得的处罚。」

赞同运用这些辩证法或逻辑,加尔文的著作常常不仅表现出关注《圣经》的教导,而且用亚里斯多德相应的逻辑方式来表达《圣经》的这些教导。

另一方面,加尔文的《基督教要义》也大范围地体现出自上而下神学的优先次序,这种方法近似地反映了中世纪神学的结构。《要义》全书分成四卷:第1卷论及对上帝创造者的认识。这卷书中,加尔文描述神自己和神做为宇宙万物全能的创造者和掌管者。第2卷强调对上帝救赎者的认识,更多论述属地的问题,神怎样透过基督介入世界,为神的子民完成救恩;第3卷描述领受基督恩典及其益处,和随恩典而来的效果。在此,加尔文解释在基督里成就的救恩,如何应用到个人身上,接受救恩的个人在他们的人生中会得到什么样的祝福和结果;第4卷集中在较低的、较实用的内容:教会、教会的圣礼、以及相关的国家政府。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来,加尔文从高级的、属天的概念到低层的、属地的概念。首先涉及的是在创造物之上、伟大全能的神;然后,论及神在基督里介入人类历史;接下来,是个人的救恩;最后,我们看到,关注的是基督徒日常生活的实际人生。

因此,按照他认可的逻辑和自上而下的神学,加尔文继续遵循改教之前教会历史中已发展起来的神学方法和优先次序。

除了认识到早期更正教神学依赖更早期的神学发展,我们还要指出更正教信仰告白的传统也是如此。世界不同地方的更正教都产生了一系列正统的要理问答和信条,来概述他们的信仰。


正统的信仰告白

我们以写于1647年的《韦斯敏斯德公认信条》为例,考量这时期的神学。和早期的更正教信徒一样,由于他们极其注重《圣经》的教导,因此如果称韦斯敏斯德神学是严格的经院神学,是不公平的。然而,韦斯敏斯德公认信条确实受到了中世纪特色的神学观点的影响,《韦斯敏斯德公认信条》大量地依赖专业用语,这方面是借用了亚里斯多德的逻辑学,命题是表达的中心,用三段论来加强神学的陈述,又如何按照自上而下神学的优先次序来安排神学主题的次序。

我们可以看到在《韦斯敏斯德公认信条》中逻辑占了很重要的位置,在第一章第6段尤其明显,看看他们陈述这个问题的方式:

凡上帝关于他自己的荣耀,人的得救,信仰与生活一切所必须之事的全备旨意,都明明记载在《圣经》内,或从《圣经》中得出正当的与必然的结论。

注意这里,所有关于神的荣耀、我们的救恩、信仰和生活的旨意,可以从两方面得到:一方面,这些真理都明明记载在《圣经》里面,也就是说,《圣经》清清楚楚地教导一定的基本真理。但是,另一方面,其他重要的基督教教义可能从《圣经》中得出正当的与必然的结论。这个陈述表明了理性或逻辑在更正教神学中极其重要的作用。更正教神学家在进行神学研究时,他们使用理性和逻辑来得出《圣经》隐含的意思。用此方式,韦斯敏斯德公认信条十分明确地倾向早期神学的方法。

除此之外,《韦斯敏斯德公认信条》的总体结构也显示了自上而下神学的优先次序,信条的章节遵循的就是这个次序。第1章题为论《圣经》,紧接之后的第2章和第3章专注在最高层的属灵真实:神自己;接着,第4和第5章,涉及的是创造;然后,转向进一步更为的世界或普通的主题,第6章一直到17章处理的是人类的堕落犯罪,同时需要救赎。接下来,第18章到31章,才开始解释更为实际的教会和基督徒人生的事情;最后,第32章和33章,论述世界历史的终结。

展现在这个结构里面的神学优先次序,刻画了许多正统更正教信仰告白和要理问答的特点。

知道了这些早期更正教神学和正统信仰告白的基本趋向,我们将会看到现代的系统神学仍继续这种倾向。


现代系统神学

我们要以普林斯顿神学院查尔斯贺智的系统神学为例,贺智生活在1797到1878年间。在他的整个系统神学中,贺智把理性和逻辑置于重要地位,他借用传统的技术术语、依赖命题、用严谨的三段论来建立他的神学,遵循自上而下神学的优先次序。

在一方面,贺智赞扬理性在神学上的功能,其程度超出了中世纪经院哲学和早期更正教的传统范围。贺智在解释神学家必须类似于现代的科学家那样,来对待他们的学科,请看他的定义方式。在《系统神学》的第1章第5节,他这样写到,

「研究科学的人进行研究的时候有一定的假设。
  1. 他假定他感觉的确实性。
  2. 他必须也要假定他智力运作的确实性
  3. 他也必须假定那些不是凭经验而来之真理的确定性,每一个结果都有一个原因,同样的原因,在同样的情况下,会产生同样的结果。

解释了当时的人们如何对自然科学理解之后,接着,贺智加上了一些关于系统神学的话:

「《圣经》对于神学家来说,就像自然对于科学家一样,是他事实的储藏室,探讨《圣经》的教导所使用的方法,和自然哲学家探讨自然的知识所使用的方法一样。」

因此,我们看到,虽然贺智按照当时的现代科学来变通他对理性和逻辑的理解,但是,作为一个系统神学家,他仍然站在理性和逻辑是建构神学的重要工具这个悠久的历史传统上。

另外一方面,贺智的《系统神学》也遵循自上而下神学的优先次序。简单浏览一下他的系统神学,就可以看出他基督教神学概要的总体结构。

他的《系统神学》以引言开始,接下来是第一部分,题目是:神论,在此他涉及的是神本身的教义;第二部分的题目是:人论,从优先次序的刻度上挪到人类部分。下面接着是第三部分:救恩论,从神在基督里的工作的最高概念开始,再向下转到救恩在人类生活上的应用,又到实际的恩典的管道。他遵循着传统的次序,在第五部分结束他的神学:末世论,讲论末后的日子。

因此,我们看到,每个时代,忠实的基督徒在不断顺从《圣经》真理的同时,他们也随着他们所处的外邦人文化的变化,来找到合适的方式来表达《圣经》的教导。

系统神学作为表达基督教神学的一个主要方式,我们已经追溯了它的发展。现在,我们应该转向我们的第三个主题:系统神学的价值和危险。将来的课程我们会更仔细地研究这些问题,但是在此,我们只局限于几个广泛的考量。


四、价值性和危险性

为了了解系统神学正面和负面的特点,我们需要记得我们其他的课程中,讲到如何建立我们的神学。你可能记得,我们讲到一个事实,神提供三个主要的神学资源,我们必须从中吸取养分来建立基督教的神学:经文的原文解释;群体的互动,以及基督徒的人生。《圣经》原文解释的方法注重的是特殊启示,其他两个资源则更多注重的是神在一切事情上的一般启示。群体互动使我们获得一般启示中很重要的层面:别人的见证,尤其是其他基督徒的见证。基督徒人生使我们注意一般启示其他很重要的层面我们透过为基督而活的经历明白的一些事情、罪的挣扎、以及与圣灵同行。这三个神学资源是圣灵带领神的百姓明白神的启示,建立基督教神学的通常方法。

你也可能记得,这些主要的神学资源帮助我们评估对我们所持有的特定信仰应该有的信心程度。一般来说,在某一个特定的主题上,当经文的解释、群体的互动和基督徒的人生三者之间是和谐和有分量时,我们对此的确信度就相应增强。但是,当这三个资源之间是不和谐和缺少分量时,我们对某一特定主题的确信度也就随之减弱。因为这三个资源:经文解释、群体互动和基督徒人生,对建立基督教神学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我们就可以通过寻问系统神学怎样与这些资源彼此交流和影响,从而对系统神学的价值和危险得出一些重要的评估。系统神学是怎样促进或拦阻我们使用神为我们提供的这三种资源的能力?

我们首先要从基督徒人生的角度略微谈及系统神学;接着,从群体的互动上涉及系统神学;最后,从经文解释上,谈论系统神学。我们先来思想系统神学怎样从正面和负面来影响基督徒的生活。


基督徒的人生

基督徒人生的资源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表达,我们在将来的课程中会更加彻底地探讨它的运作,在此,我们简单概述基督徒人生的资源。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将会在三个相关的方面提到基督徒人生,涉及到我们的成圣,我们在圣洁上的成长上。我们必须在概念的层面上、在行为的层面上、在情感的层面上成圣。换句话说也就是,我们的思想要符合神的旨意;我们的行为要符合神的旨意;我们的情感要符合神的旨意。我们已经提过基督徒人生的这三个层面为:正统信仰、正直行为、以及正当情感。

在几个关键的地方,系统神学是促进,或是拦阻我们从基督徒人生这三层面获得益处的能力。让我们先从积极面来看,系统神学做为神学资源怎样强化基督徒的人生。


促进

从正面的角度,系统神学在正统信仰方面的贡献尤其突出。他向我们提供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一个概念范围来正确思想我们日常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当我们寻求每天为基督而活,我们常常面临一些情况,需要对神、我们周围的世界和我们自己,能够从一个符合逻辑、和谐一致、稳定持平的观点中得出立场。系统神学是我们能够找到这种立场的最重要方法之一。当我们只凭一些支离破碎的信仰,我们就没有良好地预备,来评估我们的环境、回答我们生活的问题、或者作出荣耀神的选择。

记得有一次我去探访一个住进医院的朋友,他病的很厉害,急需祷告。但是当我们问他有没有祷告祈求神的帮助时,他说,「没有。」他的回答令我非常吃惊,就问他为什么不祷告,他告诉我,「我相信神的全能,因此,我觉得祷告不会使事情改变。」

我朋友的问题出在哪里儿?其实,很大程度上,他只抓住了基督教神学的一点,然后把这一点当成基督教神学的全部教导。他知道神掌管历史,神有绝对的主权。但是我的朋友不知道把这个真理和基督教信仰的其他真理联在一起,比如,我们以祷告为蒙恩的方式,神使用祷告的途径来实现他全能的目的。

神的主权并不减少祷告的需求,实际上,祷告有其逻辑基础。就是因为神的主权我们才祷告,就是

同时,和系统神学对正统信仰的正面影响一样,当我们对其期望太多的时候,系统神学也可能成为基督徒人生的拦阻。


拦阻

系统神学让我们注意对基督教信仰谨慎的理性思索,这点十分重要。但是我们可能太注重把我们的信仰放到一个逻辑系统,从而忽略了基督徒人生的其他层面,尤其是正直的行为,即我们的行为符合神的旨意,以及正当的情感,即我们的情感符合神的旨意。

例如,常常有这样的情况,过分投入系统神学的基督徒,也会减少他们对基督教信仰实践和感受的注意。他们会忽视像敬拜、使用恩典的途径、服事他人、以及圣灵在直觉和情感等方面的带领。他们把基督徒人生局限于概念性的事情,即正统信仰;却排除基督徒人生更加实际和个人的层面。理性的系统神学很重要,但是我们的信仰不仅仅是一个教义系统,它是一个必需要实施的具体信仰,是一个必需要养育牧养的个人关系。

我记不清楚有多少次在神学生的人生中处理这样的难题。我记得有一个神学生,一下子得到几个教会呼召,要他做牧师。他一下子变得很沮丧,因为他不知道如何作出一个合神心意的选择,他告诉我,「我学了很多系统神学的知识,但是在我面临人生中一个最重要的决定时,在这样实际的问题上,却不能帮助我。」

那我就问他,「你觉得圣灵在如何带领你?你有没有花很多的时间为这个决定禁食祷告?」

「我为什么要那样做?」他回答说,「我想很有逻辑、有系统地找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其实,对系统神学的目的持有极大热情和全力投入的基督徒,往往开始忽略信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圣灵在他们身上的个别工作,这些会严重妨碍结果子的基督徒人生。

除了促进和拦阻我们活出基督徒生命的能力之外,系统神学在群体互动方面也有很多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将来的课程,我们会更加仔细地研究群体中的互动,但是在此,我们只是简单地提到这个神学资源的几个主要动态。


群体互动

下面的三个方面会帮助思考在群体中的互动:我们基督教的传统圣灵以往作工的领域;我们现在的群体圣灵在现时基督徒整个群体中作工的领域;以及我们个人的判断圣灵在群体中针对我们个人作工的领域。基督徒彼此之间具有互动,在于我们知道教会是圣灵在世上作工的主要领域。基督期望我们在与其他被圣灵充满的基督徒的相互呼应中,一同建立我们的神学。

记住这三个互动的领域(基督教传统、现今群体和个人判断),就能够帮助我们了解系统神学如何促进或妨碍群体中的互动。


促进

一方面,系统神学对群体最伟大的价值之一,就是它能够使我们专注在基督教的传统上面,过去的基督徒是如何明白他们的信仰并活出他们的信仰。系统神学家建立神学,着眼于圣灵在基督的教会中已经教导过的事情,注重以往的属灵伟人们怎样建立基督教神学。正是由于此原因,它能够大大促进我们和过去的基督徒群体之间的互动。

现今,大多数的基督徒看待神学是非常个人化的事情,对很多基督徒来说,神学的最高目的好像是要构成对他们自己来说是正确地神学,而跟其他基督徒所信的几乎无关。的确,基督确实呼召我们在处理神学时要具有真实的个体参与,他要求我们全身心地来投入。但是把探求神学单单视为个人的事情,会使我们失去很多神給我們极其丰富的神学资源:那就圣灵在众多世纪以来的工作和引导。

其实,很多基督徒现有的一些彼此互动,往往是在现今群体的层面上的。无论是我们读的书刊,听的讲道和教导,大都是来自于同时代的人。然而,系统神学可以帮助我们注重圣灵过去带领教会的奇妙方式。

不错,系统神学以此来促进我们在群体中的彼此互动。与此同时,系统神学在某些方面也会对我们互动有所限制。


拦阻

如果我们将系统神学传统的着重点推得太远的话,将会导致我们脱离、忽略圣灵在现今群体中的教导,以及圣灵如何告诫我们个人的判断。虽然过去神学相当重要,今天的教会却要面对新的挑战,而圣灵仍然在继续教导教会如何面对这些挑战。

我记得有一个主日在教会看到我的一个朋友,他是城那头另一个教会的会员,但是那天他拜访我们教会,我问他,「你今天怎么来了?你不是属于另一个教会吗?」

他的回答很有启发,他说:「我过去很爱我的教会,因为我们牧师教导我们系统神学,我学到很多过往基督教的信仰,但是我越呆在那个教会,就越就越觉得我和今天的生活脱节。」

当基督徒过分狂热于系统神学的时候,这个问题就会常常出现。他们太多专注过去的传统,而不知道如何处理现今的问题。系统神学经常会阻止我们关注现今的群体和个人的判断。

考虑到系统神学装备我们过一个平衡的基督徒人生和群体互动,这些很重要。然而,同样重要的是,系统神学也在对《圣经》的原文解释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释经

将来的的课程中,我们要更加详细地探讨释经,但是在此,我们应该指出圣灵教导教会解释《圣经》的三个主要方式。有益的做法是概括为三个基本类别:文字分析,历史分析和主题分析。每一个方法都有独特的贡献,但是彼此又互相依赖。因此,我们评估系统神学对释经的价值和局限的时候,我们应该谈到系统神学如何涉及这三种方式对《圣经》的解释。


文字分析

释经的文字分析方法,主要把《圣经》看得好像是一幅绘画,一张图片;我们把它看成是一个文字艺术作品。最近几十年来非常重视和强调这种的释经方式。

一般来说,文字分析寻求的是,明白《圣经》是人类作者透过文字手法写的文献,来影响他的读者。文字分析中,注重这样的问题:人类作者所关切的是什么?这一段经文的文字特色怎样传递作者的意图?《圣经》应该如何对他们原初的读者产生影响?


历史分析

《圣经》的历史分析方法已成为现代时期的特点,开始于启蒙运动时期,在近几十年才结束。在这个时段,明白《圣经》提到的历史已成为《圣经》释经的主要关切点。

历史分析方法研究《圣经》,没有太多注意文字描述和刻画,而是把它看成一个历史窗口。然而,全备的历史分析方法从来不会忽略其他的释经方法,但是其主要目的是透过《圣经》的全部来发现隐含在《圣经》字里行间的历史事实。

在历史分析的某些方式里,基督徒会问这类的释经问题:《圣经》中记载了那些神的作为?何为它们的古代意义?这些神的作为与历史上先后的其他神的作为有何关联?大体来讲,历史分析的主要焦点在于再度架构《圣经》历史中所发生的事件,了解这些事件对于生活在那时代的人所具有的重要性。


主题分析

教会在释经中采用的第三个主要的策略,可以称为「主题分析」。主题分析常常是基督徒从《圣经》当中总结神学的方法之一。直到进入现代时期,释经方法转向历史分析之前,教会在早期的多个世纪里一直十分注重主题分析的方法。

使用主题分析的方法,我们不大会以文字描述或历史窗口的角度来看待《圣经》,而是以一面镜子来看待。对我们来说,提出问题、话题或主题的方式很重要,即使这们本身在《圣经》里并不十分显著。我们要问这样的问题:关于我们感兴趣的事,《圣经》怎样教导?怎样满足我们的需要?关于我们重视的问题,《圣经》怎样说?这些主题可能来自我们个人的关注,也可能来自周围的文化,或者可能来自我们教会的群体。无论什么样的情况,忠实的基督徒总是想知道,这些对他们来说很重要的主题或问题,《圣经》是怎样教导的。

把这三个释经策略放在心上,我们接着看看系统神学会怎样增强或者拦阻释经。


促进

首先,系统神学的装备能很好地提高我们主题分析的能力。系统神学向我们提供一套传统的问题,一套精心安排的主题。

系统神学代表了主题分析的一个非常有益的形式。系统神学家探讨整本《圣经》对传统神学主题的教导。他们罗列出整本《圣经》里的有关经节,找出这些涉及传统主题经文之间的相互连结。这个过程收集比较不同的经文,并把他们结合的成为一个整体,可以帮助我们避免把《圣经》在一个地方对这个主题的教导,当成《圣经》对此主题全部的教导。我们想知道的不是一处经文如何谈到神,而是《圣经》所有关于神的教导。《圣经》对人类的整体教导是什么?《圣经》对救恩的整体教导是什么?系统神学的意义十分重大,因为它帮助我们找到《圣经》对这些以及很多其他关键问题的立场和观点。


拦阻

另外一方面,系统神学也经常会阻碍释经,因为它没有很好的利用《圣经》的文字和历史分析的方法。当然,好的系统神学家也是的好解经家,从某种程度上他们经常用文字和历史角度来看待《圣经》。但是,这不是他们研读《圣经》的主要方法。由于这个原因,以系统神学为主导方法来解读《圣经》时,就会限制我们从《圣经》中得出的结论。在将来的课程里面,我们将提到文字分析和历史分析的一些发现,常常促使我们调整系统神学的结论。

因此,总体上我们看到,系统神学对建立基督教神学,既有其价值,也有它的危险。对基督徒人生、群体中互动和解释《圣经》方面有巨大积极的贡献,但是,它也会把我们的注意力从每一种神学资源的重要层面上挪开。时刻牢记系统神学这些的价值和危险,对我们来说十分的重要。


五、总结

本课,我们探讨的问题是,「什么是系统神学?」我们已经查看了系统神学和新约神学的比较。我们探讨了在整个教会历史中,它是如何的发展。我们也查考了系统神学的一些价值和危险。

学会如何通过系统神学的建立,把我们的信仰合宜地按次序排列,是基督的跟随者们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根据《圣经》的教导,按照悠久的教会传统,将它们进行有逻辑的系统整理,这样能使我们建立一个更加全备的、荣耀神的基督教神学,装备我们成为基督教会中更加有效的仆人。